“春之声”系列调研日记:春到蔡家崖
2019年4月11日 晴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梁峁起伏、沟谷纵横,吕梁山脉的春天早已褪去冬日的苍茫,绽放出温暖的绿意。
同样是春天。1948年的春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走出陕北,东渡黄河从临县碛口镇走进山西,经兴县、岢岚、繁峙等地区,走向西柏坡,走向新中国。
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晋绥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总结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的经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党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天,也就是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人员发表了重要谈话。主要围绕“党的新闻事业的使命任务是什么”“如何在宣传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如何改进报道策略和方法”等问题展开。在谈话开头,毛泽东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了党的新闻事业的使命任务,“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在谈到如何办报时,毛泽东强调:“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影响下,《晋绥日报》诞生了常芝青、甘惜分、纪希晨等一批在新闻业界和学界著名的新闻人。他们曾在现场聆听谈话,并将思想的种子带到各自后来的新闻实践和学术研究中,推动了我国新闻事业、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直到今天,这篇讲话都深深铭刻在党报党刊人的心中。
黄河一过,便是延安。
当年,作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矗立于山西吕梁山脉深深褶皱之中的兴县蔡家崖村,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八路军一二O师师部所在地,是晋绥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贺龙、关向应、习仲勋、林枫、续范亭、周士弟、李井泉等将帅元勋长期生活和战斗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五大书记”也先后在此地工作、生活。
步入晋绥边区政府及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整洁肃穆。
这里曾是晋绥开明绅士牛友兰先生的宅院和花园。
院内,贺龙亲手种植的柳树发出新枝,一排黄土高原特有的6孔窑洞在阳光下铺展开来。从延安的窑洞到蔡家崖的窑洞,新中国这一最美的生命正在一步步孕育。
1940年2月,这里成立了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
1941年8月,晋绥军区司令部暨一二O师师部移驻此院。
1942年8月,在蔡家崖北坡村成立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
从此,蔡家崖成了当时晋绥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晋绥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各地区抗日根据地中,条件最艰苦的根据地之一,但晋绥却是阻击日本侵略者西进、保卫延安的坚固屏障,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前卫阵地。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二O师主力、一一五师主力扼守黄河以东地区,分别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晋西南抗日根据地,打击和牵制日军,打破了日军渡黄河西犯的企图,保卫了陕甘宁边区。晋绥抗日根据地、绥远大青山区称为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因有晋绥这道坚固屏障,因有晋绥军民以坚强斗志铸成的钢铁长城,日军东渡黄河西犯的战略图谋始终未能得逞。
战火洗礼中,,晋绥军民英勇奋斗,前仆后继,以青春热血参与铺筑了共和国诞生之路,为保卫党中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特别提到了“吕梁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吕梁我是第一次来,我心里一直向往着晋绥根据地。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不能忘记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为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们。”
曾在现场接受总书记接见的兴县老战士刘丙涛一直记着当时的情景:总书记握着我的手,我的心咚咚直跳,没想到总书记亲切地问我,多大年龄了?我一下就放松了,说88了。有您的英明领导,是全国人民的福气。现在中国发展越来越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祖国统一,我还要再活88岁。
今年已90岁的刘丙涛老人自豪地穿上受总书记接见时穿过的八路军军装,拉起我们的手,清矍的脸上掠过战争的硝烟。
刘老15岁参军,先分到司号班,后来就到了采购科,17岁时曾一个人赶着54头毛驴,驮着从陕西神木采购的盐、糖、铅笔等物资运到兴县晋绥边区。当时采购科有5个人,他年纪最小,科长副科长都很照顾他。在一次运送物资的时候,刘科长牺牲了。最后5个人中三个人都牺牲了。激动处老人拉着我们的手有点颤抖。
晋绥吕梁地区是全国各抗日根据地进出延安的唯一交通要道,也是唯一的国际交通线,沟通党中央与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是支持华北敌后抗战的坚固堡垒。这里曾安全护送了数以万计的干部安全到达目的地,接送中央领导人和党的主要干部、各抗日团体人员、国际友人、民主人士等2800余人,也接送了重要文件、书刊、枪支、弹药、药品、医疗通讯器材、布匹、棉花等军需物质1000余吨,承担了在物资上和资金上支援全国解放的重大任务。
抗战胜利后,晋绥根据地更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重要战略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