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纪行:白云深处有牧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从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场部出,驱车奔向昆仑山,沿着石子山路向上颠簸攀爬,行驶30公里有余,便到了我们今天所要去的地方——一牧场二连的一处牧场。站在牧场放眼望去,白雪皑皑的昆仑山像连绵不断的屏障,仿佛就在眼前,一个丘连着一个丘,连绵起伏,直至淡没在烟岚里。天空似是触手可及,山的线条流畅圆润,地表覆盖的黄草开始泛青,星星点点的羊群,悠然点缀其间,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牧场上空,在昆仑山的白雪和广袤的草场衬托下,显得格外瞩目,好一派云中牧场风光。我们今天的采访活动就在这里开始了。
接过父辈的牧鞭
今天我们采访的主人公叫如则麦麦提·热杰普,今年55岁,他从15岁开始放羊,牧鞭已经挥舞了40个年头。
采访是从如则麦麦提一天的工作开始的。早晨六点赶羊出圈,九点回来吃早饭,紧接着再赶着羊群去十几公里以外的河坝饮水,回来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下午四、五点了,吃完中午饭,稍作休息,马上又赶着羊群出去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得歇息。一天接着一天,一年连着一年,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在草原上放着羊。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如则麦麦提那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踏实肯干、默默奉献,那么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为了感受牧工们当年工作生活的风霜雨雪,我们把采访的地点放在了二连保留下来的一处地窝子里。交谈中,我们问及如则麦麦提在工作中还有什么困难,他停顿了许久后哈哈一笑说:“现在好像也没啥了,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啥都有了。”也许我们看到的远离城市喧哗所带来的孤独与寂寞,对他来说都算不上什么了吧。“后悔选择这份职业吗?”“不后悔,既然是牧场,就需要放牧的人,为了牧场的繁荣兴旺,必须把工作做好。而且我的爸爸以前也是在这里放牧,儿子现在也跟着我放牧,我们对草场和羊子(注:方言,羊)有三代的感情啊。”
如则麦麦提告诉我们,他爸爸放羊的时候,就住在地窝子里,做饭居住都在这里面,没有电、没有通讯工具,一个人出了事都没有人知道。他指着我们采访所在的地窝子说,“这个地窝子相当于城里的五星级宾馆了,原来是二连的连部,连队干部生活工作都在这儿,现在发展好了,这里就变成了新职工教育基地。”我们环顾地窝子的四周,透过它依稀能感受到当年牧场创建时的艰难。
“现在放牧条件改善多了,场里给修建了彩钢房,免费配备了电源(注:太阳能户用光伏电源),日常照明都好用滴很,还可以用手机打电话、玩微信,老婆也上山来了,给我搞搞后勤,真是比我爸爸那时的放牧条件好多了。”当聊到现在的生活时,他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牧场给我和爸爸各分了一套楼房,房子大的都住不完啊。儿子现在和我轮流在这里放羊,现在养着350头,每年有十万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政府给的三万元左右草场补贴,生活上还有富裕。另外,政府还给我们上了五险,每年补助一万多元,这样就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现在就是踏踏实实地把羊放好。”说着他打开手机,让我们看他父亲和儿子的照片。照片上的老父亲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是精神矍铄,不失风采。儿子今年快三十岁了,那张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透着维吾尔族小伙子的帅气。就是这样,子承父业,一根牧鞭,传递三代,他们祖孙三代人,在这里默默地接力放牧。像这样的兵团二代、三代岂止如则麦麦提一家,在兵团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家庭,把自己的一生与国家屯垦戍边的使命紧紧融在一起,在各行各业默默地做着奉献。
左图是采访对象父子二人在山下小区里的合照
右图是采访对象放牧时拍摄的国旗照片
(如则麦麦提 供图)
昆仑山下好二连
一牧场有4个牧业连队,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于昆仑山脚下。二连地处昆仑山深处,海拔在3200至4500之间,被誉为“马背上的党支部”。全连现有户数117户、总入口315人,其中维吾尔族占人口总数99%,草场面积30万亩,牲畜存栏量1.34万(匹)只。如则麦麦提一家就是这个连的牧工。当我们询问其他牧民脱贫的情况时,兵团驻二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二连第一书记沙磊向我们介绍完二连的基本情况后,随即便把话题转到了精准扶贫上。他告诉我们说,二连虽远在昆仑山下,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兵、师、场党委又是一起抓实脱贫攻坚这件大事。连队2014年对全连职工的收入摸了个底,一共确定贫困户6户20人,然后紧跟着拿出了挂钩帮扶、为贫困户家庭协调解决就业岗位、实施民生项目助推牧场生产发展等九条举措帮助脱贫。现在咱们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给力,兵、师、场党委重视,二连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也是心往一起使,卯足了劲干,到2018年通过了脱贫验收,二连贫困户已全部扔掉了“穷帽子”,接下来就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在细微处做好“绣花”功夫,重点抓好脱贫后的加固工作。听完这些肺腑之言,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一牧场史治钢场长之前提到的,我们一牧场脱贫摘帽后,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一稳、沉淀沉淀,不让一个返贫,确保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沙磊队长又陪我们来到二连的一处产羔房参观。这儿是用彩钢板搭建的几间简易房,前面用钢管扎了一个小院。别小看这个简陋的地方,这里可是牧场的核心中枢。它既是牧工们的生产地,也是他们的学习室,更是牧场的党员活动平台,坚持做到了“羊放到哪里,学习培训就跟到哪里,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员活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