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好生活的散文随笔(2)
我爱收集身边的一些逸闻趣事,哪怕一些非常琐碎的事,在闲瑕时写下自己经历的事,我每天醉心于做这些有趣的事,同时也让我完全排除了烦恼,忘掉自己"好像鸟儿在飞一样.''有人曾看到我写写画画,就不解问我,你都有这么好的工作了,还努力学习呀.丈夫也对我所写的这些不屑一顾,他认为女人只做做家务,教育好孩子,痛爱丈夫就行了.有人认为工作第一,精力应全放在工作中.不应分心.面对这如潮的压力,我也曾想退恸过.可是我曾立志,要让我的散文,作为展示心灵美的方式.我并不刻意去争名夺利,但我却每天都在为之努力.就如如同锻炼身体一样,一天不炼就会手脚不灵活,锻炼实现梦想的功夫也一样,为了开发自己无穷的潜力,每一个时刻都是机会,怎么能轻言放弃.
我沿河而来,眨眼几经秋霜,脚步倒映河水支离破碎.生命像蜿蜒的河水漫过岁月.我将错助于文字把我以前美好的生活记录下来,让今天看来还能引发无限的想象.以前每一个日子都串连成我最美好的回忆.若幸运还能找到昨天所缺少的,想获取明天的果实还需要今天一步步努力.那怕前进道路充满荆棘,为了后天的美好,还是要继续前进的.
有关美好生活的散文随笔: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昨天看朋友圈的微信,看到有一条台湾的李敖谈钓鱼岛的信息,题目很吸引人:震撼,原来李敖这样谈钓鱼岛!结果细细浏览下来,却并没怎么谈到钓鱼岛。只是从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入手,谈到了日本大和民族内心里有一种英雄情结,在历史上为大日本而战死的人,在靖国神社里都可以觅到这些人的踪迹。而中国近代、特别是现在的社会里,人们普遍缺乏那种对英雄的崇拜,比如说,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牺牲的那些无以数计的中国人里,假如人们要祭拜他们,可是却没有这么一个地方。
即使如邱少云这样的英雄,问起当今的青少年,知道的也是寥寥,几乎就快被历史淡忘了。作者强调说,日本人崇尚强者,藐视弱者,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比如说当年张自忠在跟日本人的战争中战死之后,日本人很崇拜这位英勇不屈的对手,日本的将军亲自给张自忠抬棺。日本人在跟美国人的较量中,有数不清的年青人视死如归。日本人为了民族和国家利益,可以毫不犹豫地切腹自杀,而这种切腹自杀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生命的完美体现。作者进而谈到抵制日货,说钓鱼岛之争后,好多国人义愤填膺,上街游行,打砸日货,却没有在观念里拒绝使用一切日货,如果我们十四亿人都来抵制日货,日本人就将损失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还需要战争吗?不战就可以屈人之兵了。然后,作者还提到了一点,“我们的政府”如何如何。这就更使我大大的疑虑:这是李敖所能说出来的话吗?!
这肯定不是李敖所能说出来的话。就像是前些日子,朋友圈里另外被转发多次的微信,是讲男女之间一生一世的那种留恋与珍惜的情诗,署名张爱玲。但是,但凡看过张爱玲文章的人,就会知道,张爱玲是必定写不了这些青涩未果、却又缠绵悱恻的诗句的。因此我给了个评论是这样的:如果张爱玲会写这样的诗,那么鲁迅就应该会唱周杰伦的歌。
网上曾有一篇谈到胡兰成的文字,好像是台湾的一个女作家撰写的,而且这女作家还是姐妹几个都很有文采,在岛国也很些名气,其中这个女作家尚师从过胡兰成。这篇文章除了文字,还专门配了胡兰成的两幅图片:一幅是年青时的图片,乍一看确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一幅是老年时的照片,既淡泊又慈祥,有一种七十而知天命的淡定从容。按照那幅年青时的照片,我也不再替当年豆蔻年华的一代才女张爱玲感到惋惜。后来意识到,这不是年青时钱钟书先生的照片吗?怎么又成了胡兰成的照片了呢?!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档节目“是真的吗?”,有一段时间还算很火,我也陆续看过几期,后来想,这社会每天发生那么多的事情,而且那海量的信息可真是泛滥成灾、真假参半,如果我们每天都在脑子里琢磨这些东西,有哪些是真的、有哪些是假的,我们可能终其一生也分辨不过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有时候我们还真说不清,但是我们却不能把时间白白浪费在这样一些看似有趣、其实无聊的“去伪存真”上来。
再回到设定作者为“李敖”的那篇文章上来。说真的,那篇文章让我感觉种种不适。一是作者站在日本人民族情感上,谈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件事,角度肯定没错,但是全世界都知道,日本的右翼分子是一伙死不悔改的军国主义者,未必这些死不悔改的军国主义者就比西方德国的恳求全世界的宽恕的高姿态更高尚,更值得崇敬和理解。二是作者对当年的所谓大和民族文化中为了国家利益至上、而切腹自杀流露出一种羡慕和神往,对日本青年在对抗美国人的战争中、那种视死如归表现出一种赞赏,可是我却觉得这都是些被洗了脑的脑残分子才能干出来的事情。多少年过去了,我觉得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或者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再不能以这种极其无耻的“以国家的名义”或者“以民族的名义”来要求自己的国民把“自我的生命视如草芥”的。否则,我们的行径在实质上,就跟那些恐怖分子的所作所为没什么区别。
昆明那七个人,五男二女,砍死那么多无辜的人,刀刀毙命,而且也是一个比一个“英勇”,一个比一个“视死如归”,如果这些人背后不是东突分裂势力,而是多少年以前的大日本皇军,这些人日后不是也被列入了靖国神社里去了吗?!三是抵制日货,我觉得倡导用抵制日货来解决钓鱼岛争端,更是显示了一个大国国民的无知和弱智,清朝末年的时候,人们还多少知道一些“挟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到今天我们还在提倡抵制日货,那跟闭关锁国以前的清朝政府有啥区别,充其量只是一种貌似强大却毫无底气的外强中干的体现而已。韩国倡导国货,汽车都是现代版的,但是在中国,有哪一家的汽车可以跟日本车相抗衡的呢?如果没有日本车的冲击,我们的国产车可能比现在还要质次价高。四是英雄情结,英雄情结往往跟外敌入侵有关,也跟改朝换代有关,跟政治、政党尤其有关。特定的政治时期,尤其需要对所谓英雄的大加渲染的宣传造势,比如说文革时期,难道我们的“英雄”情结还少吗?甚至张铁生交了一张英语考试的白卷,都被称之为“白卷英雄”呢!我倒以为,现在的社会,逐渐淡离“英雄情结”,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