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个有古樟的村口
石红许
一个有古树的村庄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一个有古树的村庄是有福气和灵气的。
远远地望,华盖如伞,走近了,浓荫蔽日,一副淡定的风骨。数百年来,风霜雪雨,阅尽人世沧桑,伫立村头,守望、呵护一方子民。
这是一棵古老的樟树,已经列入县级保护名录,专家测算树龄为470多年。那应该是“明朝那些事儿”里跳跃在信江畔的一朵不为人们所关注的浪花,或许是一粒种子乘着明朝的春风悄悄从泥土里努力地探出头来,把根深深扎进江南广信府玉山县下塘一个偏远山村,也或许是当年村里的族长在第一声春雷响彻后择良辰吉日栽种下的希望。
“望子归”,是古樟胸前挂着的一块牌匾。策划者的用意一目了然,旨在告诉村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古樟的牵肠挂肚。假如我从小在古樟下长大,我想,当我每次回到故里,只要踏进故乡的田园,远远地望见古樟,一定会泪流满面,我会向她奔跑过来,拥抱、抚摸、凝视,然后和她倾诉在外的日子里的林林总总、酸甜苦辣。我相信,我的这种情怀是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是不需要排练的。
这个村有个很气派的名字——江湖山。村里的人自豪地说,占尽江、山、湖地理风华,他们村是有历史厚重的,好几百年前从别处迁徙至此,村口这棵硕大无比的老樟树就是铁证。江湖山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村主任介绍说,“过去,溪北河溪面宽、水很深,为了显示大气,古代人们就把溪称为江,而溪东头有个湖,面积有二十多亩,人们就叫这个湖为东湖。明朝周姓人家从外地迁来后在山坡上建房,介于江和湖之间,就把山坡叫江湖山延续至今。”村里还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一百二十条扁担,担不完江湖山。”究其含义,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真正说得清楚,或许这里面蕴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一个天大的玄机,任凭浮想联翩。
在中国版图上,有点历史的村庄大都是有古树的。尤其在江南,无樟不成村,栽种樟树比比皆是,因樟树散发一种奇特的香味,又名香樟,有驱蚊、辟邪等作用,寓意延年益寿、繁衍生息、吉祥如意等,因此栽下的是风水树、长寿树、幸福树。以“樟”字命名的村镇县也不少,诸如樟树市、樟村镇、樟木头、香樟村等,樟树还是很多省市的市树,杭州、上饶、义乌等地的市树乃香樟也。
去下塘,不去看江湖山的古老樟树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江湖山古樟枝繁叶茂,主干粗壮,要多人手牵手才能合抱得住。我第一次去江湖山看古樟是在初冬,那天浓雾笼罩,给古樟增添了几分仙气、几分神秘,直到太阳升得老高,,阳光洒照,雾才散尽,古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以博大的胸怀为我们接风。同行的文友有选择了童真的方式爬上树拍照的,贴近古樟的气息,触摸古樟的风韵,一个个欢快的瞬间定格在数码相机里。
江湖山古樟分枝繁多,向四周延伸,且树中长树,占地怕是有一两亩吧,旁边有个社公庙,是供村人祭拜、祈福的地方。把社公庙设在古樟旁可谓一举两得,成为村中一道独特的人文、自然风景线。
江山如此多娇,湖水这般柔情。感慨之时,我想起我的家乡,原先村头有三棵大树,村背有两棵大树,似乎其中有一两棵樟树,树身粗壮都要几个人合抱,如今只剩下村背一棵栎树孤独地守望着废墟,村庄移民建镇到海拔高的地方去了。后来听人说,那些偷偷砍伐卖掉古树的人家境不好,每况愈下,遭报应了。我在半信半疑中怀念老村古树。
古树是一个村庄的灵魂,是一个村庄的地标。以前每次回家,翻过小山埂,参天古树就亲切地进入我的眼帘,心里就踏实了安宁了,而今没有了古树,村庄楼房再多再豪华道路再硬化再亮化,总觉得村庄空落了许多,心也一样随之空落,眼前浮现砍伐时愤怒的落叶纷纷。
我就开始羡慕江湖山村,以及许多个和江湖山一样有古树的村庄,我不是羡慕江湖山典型的新农村建设,恰恰是那挺立村口见证岁月的古樟,每天在鸟语中抚弄枝蔓弹奏着宁静致远波澜不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