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没到过的地方
我的工作是探索那些人类没到过的地方。
2015年年初,我到了喀麦隆的野外。我们是2014年12月底到的喀麦隆,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稍事休息,第二天就乘七八个小时的车从首都雅温得到达位于热带雨林深处的驻地。
驻地十分偏僻,是甲方自己搭建的临时公房。手机没有信号,供电靠发电机,周围30公里范围内没有集市,只有零星的小村庄,而且没有干净的饮用水。然而驻地并没有被我们选择为工作区,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只有搬进雨林更深处的村庄。
车子把我们送到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口,剩下的十几公里我们只有步行了。走到一半,队伍已经稀稀拉拉。我位于队伍中间,但是走得很慢,早已看不到前面的人的影子。若不是硬拉着两个同事与我同行,应该已落单。我们3个人心虚,怕走错了路,故意坐下多歇了一会儿,可还是没等到后面的人。用对讲机喊话,也无人回应。
这时从林子对面走来几个黑人,我们忙用手势与他们打招呼,询问他们有没有见到我们的同伴。他们微笑着点点头,往林子深处一指,我们心里大概有了底,就继续出发了。
再往前走,路已经不见,只有一条小溪。没办法,只有凭着感觉溯溪而上。
一座独木桥架在沼泽地深处。拿木棍一探,沼泽很深,底部是淤泥,很容易让人陷进去,而且不知道会陷多深。此时已无路可走,只有硬着头皮走上独木桥,走一步算一步。
我们挪到独木桥尽头,再拿木棍在浑浊的沼泽中探路,终于又发现一根完全被水淹没的细小的树干,应该是独木桥的延续。我们只得更小心翼翼地往前挪,生怕一脚踩不稳跌到沼泽中。后来,沼泽越来越浅,我们终于走了出来。
到了12点半,我们3个人坐下休息,把随身带的干粮分着吃了。后面的人还没跟上来,我们就又出发了。
到了下午3点,仍然没有发现村庄,对讲机也还是无人回应。好在没有岔路,我們也就提心吊胆地继续前进。终于快到4点的时候,对讲机里有了应答,确认了方向无误,我们也快到村庄了。我们精神一振,不一会儿就进了村。
村子里都是土房,茅草顶棚,没电,村民们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唯一看起来与外界有点联系的,是一个小卖部。里面货物不多,就是些饼干、饮料之类的东西。店主说他们3天左右才补一次货。
店里的东西自然比外面的贵得多,但我们还是很快就把小卖部里的食物吃光了,然后静静地坐着,等着后续人员的到来。领导来了之后,我们扎下帐篷,这一天算是结束了。
现在我该说说我是干啥的了,我干的工作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常叫作“土壤化探”。具体来说,就是沿着一条设计好的直线,不管前面是山、水、树林、农田,都要沿着直线的方向前进,在直线上设计好的点位开始挖土、采样,做好标记和记录,然后前往下一个点。由于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往往很近,一般只有20米到50米,所以为了不漏掉一个点,我们一般都会选择走直线。于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走的是没路的地方。路,都是拿刀砍出来的。
然而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我都没有意识到,我一直在去一些没有人去过的地方。
那天早晨7点,我们就沿着小路出发进山了,走到8点,前面连小路都没有了。于是开始砍路,直砍到9点才到工作区域的起点。一切弄完,辨明方向,向下一个点前进。于是我和两个黑人民工钻过草丛,穿过树林,爬过山岭,跨过小溪,就这样前进着,一直到下午3点,才把当天的任务完成。此时我们身处雨林深处,周围根本没路,我们只好原路返回。这回程,又要两个小时左右。
密林深处,天色暗得很快,不一会儿,就好像黄昏般昏暗了。此时我已筋疲力尽、饥肠辘辘,干粮早已吃完,只剩小半瓶水,身体也是越走越飘,终于支撑不住,叫住民工,,坐下休息。虽然我已回到了小路上,但根据早晨的记忆,应该还要大半个小时才能走回村子。
一看时间,4点15分。掐指一算,此时国内已经夜间11点15分,快要跨年了。想到跨年的时候我竟还在这片树林中挣扎,心里更是惆怅。忽然一个念头在我心里升起,我要走得快一点,更快一点。
我双腿酸软地回到村子,站到村里唯一有信号的一个木桩上,把手机高高举起,寻找那一丁点儿信号。终于,我拨通了老婆的电话,电话里传来了亲切、熟悉的声音。那一瞬间,疲惫、激动、委屈、难过爆发了。我哽咽地说了一句“新年快乐”便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后来,项目提前终止,我们平安从雨林里撤了出来。坐在回国的飞机上往下看,茂密的雨林一眼望不到边。我顿悟了,雨林里我们工作的地方,除了小路上,那些林子里会有人去吗?不会吧。要有人去,就一定有路。
我们去过之后,以后还会有人去吗?大概也不会吧。除了树林,那些地方什么也没有。即使是采集山货的村民,也只是在小路附近活动罢了,绝不会像我们一样深入。那些地方不属于人类,只属于大自然。
那要是不在雨林,而在国内呢?难道会有很大的区别吗?雨林也好,山林也好,戈壁也好,总会有一些地方从未有人去过,也从不会被人类征服。
人类永远不可能真正征服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地球是圆的,可是人类的世界不是。人类的世界是有边界的。地球,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