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没有爱情的婚姻,还应该坚持吗?(2)
这首诗表达了对未来另一半如意郎君的期待,不要门当户对,不要豪门财富,要情投意合,要趣味相近,要才华并进,才能朝夕相处。
那个时代的女孩子应该是矜持的,尤其对于情事更是避讳的,而朱淑真敢于在诗歌中表达对爱情的渴慕,这是她骨子里的自由基因,是她超脱时代之处。
后来,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少年。
从她的诗词中,大约推测出,那个少年的父亲,是朱家的故交,他是尚未功成名就的书生,因为家道中落,暂居朱家的“东轩”。
同一屋檐之下,才貌双全的两个人互相欣赏,便有了“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情愫暗生。
情人眼里出西施,被她看中的男子,必然处处都好。
“坐上诗人逸似仙”看着看着,竟觉得他眉目之间似有俊逸的仙意。
初恋,最为动人。
三观不同,难以相融
可那个一贫穷如洗的少年,终是入不了朱淑真父亲的眼。
父亲把她许配给了一个官吏,两家门当户对,在经济上护她一生周全。她挣扎过,抗议过,可最后还是屈服于父权之下,受命嫁给了那个人。
那是一个胸无点墨、无半点雅容的男人,他不仅粗俗暴戾,还不懂得欣赏朱淑真,觉得她满身诗才,还不如女红实用,没有一点用处。
所嫁非偶,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
其实除了她心中初恋的少年之外,嫁给谁都是一个结果吧,都是惆怅。
更无奈的是,她丈夫的品性不端,言行粗鲁,对她毫不尊重,以男尊女卑的思想,压制她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这段婚姻中,她真是受尽了委屈。
可身边人就是不理解,一个女子,有了富裕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他们不懂,比起物质,她更看重精神世界的契合。
她没有李清照的果敢,遇人不淑,哪怕坐牢也无所畏惧。
她亦没有红拂女,一切随它去的洒然。
即使不幸福,也只能一忍再忍,过了数十年。
她原本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抱着琴瑟相合的幻想,无数次梦中演练,也许是期望值太高,失望值也就越大。
现实的境遇,要生生折了她这辈子的指望一般,心里的苦楚无人能懂,也无人诉说。
而她的丈夫在朱淑真那里受了冷遇,自然不会罢休,很快纳了妾,朱淑真也全然不在乎。
朱淑真在那段苦闷的日子,唯一宣泄情感的方式便是作诗作词,她写道: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