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建议你对别人太好
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很多看似褒义的词语,往往是最需要警惕的。
比如,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那些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辛苦付出的人,最后并没有超凡入圣,更可能的情况,是陷入了暴躁、抑郁等情绪。
正如一个不爱自己的母亲,不可能长久给予孩子真正的爱——爱是一门技术,自己尚且不会,又怎么能拿出来给别人呢?就算做了,往往也是错的。
今天书单君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资深心理咨询师丛非从,他从伴侣、亲子、父母关系等各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付出”背后的心理动机。
懂得付出的底线和前提,你才会收获更好的关系。
——书单君
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很多看似褒义的词语,往往是最需要警惕的。
比如,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那些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辛苦付出的人,最后并没有超凡入圣,更可能的情况,是陷入了暴躁、抑郁等情绪。
正如一个不爱自己的母亲,不可能长久给予孩子真正的爱——爱是一门技术,自己尚且不会,又怎么能拿出来给别人呢?就算做了,往往也是错的。
今天书单君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资深心理咨询师丛非从,他从伴侣、亲子、父母关系等各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付出”背后的心理动机。
懂得付出的底线和前提,你才会收获更好的关系。
作者 |丛非从
来源 | 丛非从(ID:congnotcong)
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你就会无意识的期待他也能用同样的方式对你好。不然,你就会有攻击性流出来,破坏你们的关系。
关系的动力之一就是:如果你不能如我所愿,我就想把关系破坏掉。
一位同学说:“我不知道怎样面对一个总是抱怨的伴侣。他抱怨天气、抱怨交通,什么都抱怨。他说他只是说说,抱怨后心情会很好。可我感觉,他的抱怨是在侵蚀我的好心情。”
如果你的心情是够好的,其实你可以侵蚀对方的坏心情的。比如说你突然中了500万彩票,就能在面对被抱怨天气的时候,很快说一句“走,请你吃好吃的去!”
这位同学说:“我从不抱怨,抱怨不仅没有用,还会让别人心情不好。” 也就是说:这位同学在无意识中照顾了伴侣的心情。
你可以说,这么做是基本的、是道德的、是义务、是应该的、是正常的。显然伴侣没有接收到这个好,而且也没有因此回报你。
还有一位同学责怪自己的伴侣从来不帮自己。他的理由是:“夫妻之间就是应该相互帮助呀,他是我的伴侣呀,就是应该帮我处理这些基础的事啊。”
这个道理是对的,但是,让这位同学有抱怨的底气的,并不是来自于伴侣有义务这个道理,而是他觉得:“当你有困难的时候,我都是尽心尽力的在帮你,你为什么就不能同样的来帮我呢?”
可是孩子为什么要体谅你的良苦用心呢?这位妈妈平时也特别体谅自己的孩子,冷了怕冻着,热了怕烫着,对于孩子的需求都尽量的满足,能放在第一位就绝不放在第二位,非常体谅自己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疾苦。
“我平时特别体贴你,你为什么不能体贴一下我呢?”
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有更多的愤怒和委屈也是因为如此,他们觉得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可我们却是那种不懂感恩、不懂体谅的人。
“我对你想愤怒的时候,都是尽量在忍着。你为什么不能像我一样忍着呢?我想对你发火的时候,都要照顾到你的感受不想去伤害到你,你为什么在想发火的时候不能照顾下我的感受,不去伤害我呢?”
我都是为你……/我对你从来都是……,你为什么不能也这样对我呢?
其实你对别人付出越多,就越会成为将来你要求他同样回报你的资本。我们从小就学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对我好,我对你好”的理念,这是非常正能量也是非常和谐的社会需求。
其中原因有2:
1.他不知道你在对他好。
你很多的付出,很遗憾,别人都是不知道的。
你本来很累了,但为了照顾他,你还是会忍着自己的累去做。可是在对方的体验里,只是如往常一样一个正常的小事,并没有体验到好或不好。你本来想发火但你忍住了,在对方的体验里就是:你很正常,什么都没做。
有很多次,你忍了,想着算了吧,不计较,不想伤和气。但是,在对方的体验里却是:你本来就理亏,所以闭嘴了。他反倒觉得自己很有道理。
2.他觉得你热爱付出。
接受你的好,是在成全你。
1.你的付出,是在委屈自己吗?是在忍耐吗?是心甘情愿的吗?
但凡你有一点委屈、不情愿的付出,你日后都会希望他同样的委屈自己,来对待你。
2.当你这么付出后,如果他还是对你有糟糕,或者对你有很坏的时候,你能接受吗?
如果你付出后,希望他有感恩、希望他喜欢你、希望他改变对你的态度,这些隐藏的期望都会成为你更委屈和更愤怒的资本。
真正的付出,是要放下期待的。我对你好,仅仅是因为我爱你:此刻我爱你,所以我想对你好。至于你以后怎么对我,那是你的事。
有的人觉得付出了不去期待是很难的,实际上难的不是不期待,而是“优先于自己”。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我们很难优先考虑自己。我们习惯性的优先考虑别人,然后又习惯性的期待别人优先考虑我们。
点个在看,对自己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