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你这么缺钱?
「故宫永远都是缺钱的」
这句话从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嘴里说出来,还是挺令人难以置信的一件事。
这句话出自不久前华少对单霁翔的采访。华少当着单霁翔的面,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故宫文创这几年很火,故宫还缺钱吗?」
(图片来源:凤凰卫视《君品谈》)
单霁翔一句「永远缺钱」,直截了当。
(图片来源:凤凰卫视《君品谈》)
单霁翔的回答,很快便引发热议。
在大家看来,这些年故宫游客络绎不绝,一天下来门票的收入就很可观了,碰上今年『600年大展』这种特殊时期,更是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
故宫的『副业』文创这块做的也不错,很多产品经常卖脱销。
这样的故宫,怎么可能缺钱呢?
可实际却是——
门票收入,故宫一分钱都不能留,全部进国库。
(图片来源:凤凰卫视《君品谈》)
故宫又是个差额拨款单位。
这就意味着——
缺多少钱,要么募捐,要么自己赚。
(图片来源:凤凰卫视《君品谈》)
而卖文创赚的钱,永远赶不上花的。
「故宫缺钱」,久矣。
01
故宫之大,大到哪哪都要花钱。
修建筑要花钱,搞绿化要花钱,置办点便民服务设施还有花钱。而这其中「最烧钱」的,莫过于文物修缮,几十个亿拿不下来。
文物修缮,是一个「故宫人」的使命和责任,所以在「故宫需要钱」这件事上,单霁翔从不藏着掖着。
(图片来源:网络)
8年前,他刚上任那会儿,就开启了「要钱」之旅。
怎么要呢?
「卖惨」
那时候有领导去故宫考察,单霁翔负责带他们参观,领导级别越高,单霁翔带他们去的地方就越破。
(图片来源:金沙讲坛)
有一次,一位委员长去故宫考察。
单霁翔拿了一个方印给委员长看,委员长看完说,「这个印盒坏了」
单霁翔就说,「你看这么好的方印,印盒却坏了,,可惜可惜」
委员长就问,「怎么就坏了呢?」
单霁翔终于说出了准备已久的那句话,「我们的地下库房80年代建的,当时的技术不过关啊........」
(图片来源:金沙讲坛)
就这样,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礼』,领导终于答应,给钱,给4个亿。
单霁翔说,这招百试不爽。
就这样,一个故宫博物院院长硬生生被『逼成』要钱小能手。
02
可即便如此,钱还是不够。
这时候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赚钱了。
就在单霁翔为赚钱一筹莫展时,马化腾给他支了一招。
马化腾说,『你们故宫是个大IP啊,你们的IP形象,可以带来创收』
(图片来源:凤凰卫视《君品谈》)
一语点醒梦中人。
就这样,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走上了卖文创这条路。
不过这条路一开始也不好走。
故宫淘宝10年前刚上线时,生意叫一个惨淡。东西没创意就算了,卖的还贵,买单的人寥寥无几。
后来还是靠雍正爷在线卖萌,才出圈的。
万万没想到,200多年后,雍正爷也沦为『打工人』,同是天涯沦落人。
(图片来源:故宫淘宝)
再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故宫文创不断推陈出新,从手办到日历,从挂件到服饰,还有刷爆朋友圈的咖啡和年夜饭.......
地球人已经阻止不了故宫文创的脑洞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这几年,故宫又发现了一条新的赚钱渠道——
拍片子。
简单来说,就是花钱到故宫取景。
来这里取景的,常常是贺岁片子。嗯,赚钱宣传两不误。
(图片来源:凤凰卫视《君品谈》)
03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
故宫文创大受欢迎的同时,质疑声也纷至沓来。有人说,传统文化被流行裹挟前进,就是一种自我消耗。
真的是这样吗?
不见得。
其实在做文创这条路上,故宫一直有所取舍。
『舍』什么呢?
观众不喜欢的。
(图片来源:北京时间)
故宫火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去年年初,故宫火锅刷爆朋友圈,火爆到要预约的程度。但火锅推出不久后,便被叫停了。
因为反对声浪很高。
在很多人看来,冬天在飘雪的故宫里吃火锅固然美好,但故宫作为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群,最怕火,怎么能有火锅呢?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火锅餐厅并不在故宫里。它只是故宫以外,一个非文物建筑里的餐厅。
(图片来源:北京时间)
可这些,单霁翔没有过多解释。他只是遵从民愿,叫停了餐厅。
他说,不能什么火,就做什么。
故宫在赚钱的同时,也给了观众应有的尊重,恪守了传统文化的底线。
04
事实证明,做文创,真的很赚钱。
仅2017年一年,故宫文创收入就高达15亿。
有人会问了,「这么多钱,去哪儿了呢」
上面说到,文物修缮占了大头,还有一部分,用来服务游客了。
(图片来源:《一堂好课》)
单霁翔曾讲过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他上任后第一次去库房,被脚下躺着的一个东西吓到。
一问才知道,那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当年周恩来总理特别批准留给故宫的一套。
这么珍贵的文物,就因为修缮维护不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图片来源:《一堂好课》)
后来经过修缮,才重新神采奕奕。
(图片来源:《一堂好课》)
还有一个北齐的菩萨,原来躺在地上灰头土脸。
(图片来源:《一堂好课》)
修缮后,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片来源:《一堂好课》)
说白了,修缮工作,就是为了还文物一个尊严。
而故宫的文物修缮工作,远比我们想象的困难。
单霁翔说,故宫现在展示出来的文物,连库存的1%都不到。
所以这不仅是个庞大的工程,更是个耗资巨大的工程。
除了还文物一个尊严,故宫赚钱,也是为了还观众一个尊严。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年,红墙青瓦下,多了一把把结实的木质座椅。
这下,大家累了有歇脚的地方,再也不用坐在台阶上了。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我们看到,太和殿中和殿,这些原来漆黑一片的大殿被LED高科技点亮,
这下,大家终于能看清大殿的样子了。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我们看到,故宫的自动讲解器在不断升级,
这下,大家终于能更全面更专业的了解故宫了。
(图片来源:《一堂好课》)
这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例子,
在故宫还有很多........
05
单霁翔在任期间,不止一次地说过——
他想把一个完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故宫迎来了自己600岁生日。
600岁的故宫,给了观众尊严,给了文物尊严,我想,对于下一个600年而言,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同时,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也是故宫一直「缺钱」的根本原因吧。
图片及资料来源:
凤凰卫视《君品谈》/《一堂好课》/《金沙讲坛》/《北京时间》及网络
看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视 觉 志
600岁,越来越好的紫禁城,
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