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方向,比今天的地位更重要(4)
所以今天我们怎么能创新?你作为一个企业家,你要承担一切、奉献一切,你才能真正的创新。
创新之前,要先解决2个前提:
第一个,缺少危机感。
我们依赖着资源,我们依赖着垄断,我们依赖着政策,我们依赖着自己过去的规模优势,我们依赖着过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就不去创新了。但当形势变了的时候,所有的依赖都是葬送,所有的靠山都没有任何意义。
除了这些条件性的依赖,我们还有思维路径和行为路径的依赖,突破了这一切,我们才能创新。
举个例子:
PC时代,比尔·盖茨的理念是“让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都有一台电脑”,所以微软一飞冲天;
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迷失了方向,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2012年,纳德拉成为了微软CEO,领导微软重新实行了战略转型,微软不仅仅要做软件,还要开辟云端服务。所以在云时代,微软重生了。
我们再来对比下微软与谷歌。
1996年,微软成为全世界排名第一的信息化公司,比尔·盖茨成为全世界首富。
1996年,微软Windows事业部主管史蒂文·辛诺夫斯基跟比尔·盖茨说了一句话,现在大学生正上网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上网。
比尔·盖茨当时说,“我要怎样才能让你们专注,关键在于视窗操作系统,关键在于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做好。需要的不是50%的注意力,也不是90%的注意力,而是120%的注意力。明白了吗?我根本没有精力浪费在纽约州北部的一群大学生身上,或者那些微不足道的在一年或半年内就会破产或消失的公司身上”。
这一天,斯诺夫斯基看到了未来,比尔.盖茨没有看到,他拒绝观察这种未来。在比尔·盖茨的心中:微软的战略就是视窗。
当时,比尔·盖茨是首富,比尔·盖茨的微软是全世界第一的公司。而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就是在教室里读书的两个学生,没公司、没钱、没经验,但他们就是在一个车库里硬生生地创造了Google。
所以到了2008年,比尔·盖茨占据了通往个人电脑的第一个台阶,可是他没有预见到一开始仅仅服务于学术、科研交流的互联网。
所以他说,“互联网以爆炸般的姿态闯入了公众的意识,而人们的感觉就好像是微软并没有被邀请参加这场游戏,互联网的发展对我们来说几乎成了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