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电视剧《装台》原著作者陈彦:请给劳动者一个敬重的注目礼(2)
《装台》陈彦 著
作家出版社
陈彦:没想到。写作时我已经离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到别的单位工作了。回想我在那个院做院长时,办公室的后窗楼下就是剧场后台的后门,那时我们搞了一个“西安天天有秦腔”的活动,剧院四个团轮番演出,几乎每天都有装台任务,每天都能听到那些人生冷蹭倔、叽叽喳喳地说这说那。我离开后,突然发现那种生活是那么接地气,就像从庐山出来再看庐山,有了特别不一样的感觉,原来装台的生活里也有很多哲学与人生况味。
记者:有人觉得装台是小众行业,并不光鲜时尚,不一定适合做电视剧。后来是什么机缘决定改编呢?
陈彦:很偶然。因为张嘉益先生是陕西人,他对《装台》小说很感兴趣。当时他刚做完《白鹿原》,特别想做有陕西特色的电视剧。小说看完以后他很高兴,很激动,我们吃羊肉泡时谈了两次,谈得很投机,他说他要做这个剧。
记者:从小说到电视剧,人物、故事都有一些变化,在您看来,几个主要人物,哪个变化最大?哪个和原著比较一致?
陈彦:电视剧《装台》总体来讲遵从了原著精神,小说中小人物的命运,他们的挫折、韧性、奋斗精神都在。小说、影视、戏剧,各有各的创作规律,受众群体、市场规律都不一样,需要认真辨识、研究。
在改编中,编剧马晓勇先生和导演李少飞先生做了很多功课。一方面,我认为他们非常认真地研究了原著,我跟马晓勇先生多次在一起吃羊肉泡,做沟通。现在有些影视剧在改编中不研究原著,只找一个故事核,丢失了文学精神与本质。另外,马晓勇先生本人从小就在文艺团体的大院里长大,父亲是著名戏曲音乐家,对这里面的故事相对熟悉,所以在改编上既遵从原著,又有新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