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部分是噱头,部分是因为接受了《巴黎晚报》的挑战,但主要是为了把握文学创作的良机,科克托(1889—1963)宣称,他至少能像菲莱亚斯·福格一样,成功地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他于1946年3月出发,陪他同行的是他的情人兼秘书马塞尔·希尔,他在《我的第一次旅行》中称其为“路路通”先生。他在1932年与希尔相识,当时科克托四十三岁,希尔二十岁(但科克托说他看起来像十五岁)。这本书英译本的书名叫做《我的环球旅行》。在新版的导读中,演员兼作家西蒙·卡洛写道:“[希尔]和科克托在土伦一位海军军官的家中相识……科克托‘得知’他在囚犯队工作;当时他正在分发鸦片烟,因此他的身上集中了两样科克托最热切的渴望。”
(左)让·科克托(JeanCocteau 1889—1963)著有《可怕的孩子们》和《骗子汤姆》等
这本扣人心弦的旅行日志题献给了安德烈·纪德。在穿越马来亚的途中,科克托用法语的双关语,把“吉隆坡”(Kuala Lumpur)称为“不干净的吉隆坡”(Kuala l'impure),但他显然兴味索然、疲惫不堪又心事重重,所以无暇仔细关注他飘然而过的地方,在埃及、印度、缅甸、马来亚和新加坡只是走马观花,所记的日志草草了事。而后,在一艘从香港启程的船上,这本日志的调子提高了八度:“查理·卓别林在船上。这是个惊人的消息。稍后,卓别林说,‘一个人的作品的真正功用是让像我们这样的朋友可以免去客套。我们早就认识彼此’。”
1955年,科克托与卓别林
科克托之前从未见过卓别林,但折服于他的才华,在这次邂逅之后,这本日志出现了生机——不是在描写旅行方面,而是记述两位热爱舞台、互相倾慕的名人之间的友谊,他们俩都有高度的创造力,也都性格古怪——而且情欲旺盛(卓别林是与保莉特·戈达德一起旅行)。更巧的是,卓别林和科克托同龄,都生于1889年,当时四十七岁。卓别林刚拍完《摩登时代》,并给影片配了乐(歌曲《微笑》就是他写的),他和科克托一样多才多艺。他们在船上时常碰面,一起喝酒,常常聊天(由希尔为科克托当翻译),一起评点火奴鲁鲁和旧金山。科克托抵达洛杉矶后,卓别林为他牵线,结识电影圈的名流,科克托很快就把金·维多、马琳·黛德丽和加里·库珀的名字挂在嘴边。科克托赢了和《巴黎晚报》的打赌,在八十天内回到巴黎。《我的环球旅行》虽然是一本零散、不尽如人意的书,但从中可以窥见这位活跃人士风风火火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8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