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恐惧,了解自我的意外收获
李文瑶:哈哈,我还蛮佩服你敢去玩鬼屋的,我就不敢了。明显不敢做的事情我就不会去做了,也不想花钱受就受那份罪。
其实很多时候,恐惧后面是一种渴望,渴望体验那种被吓到的心理。
怡安:是渴望刺激的心理,是不是?
李文瑶:对,刺激有很多种,为什么会选择恐惧呢?恐惧它其实还蛮有吸引力的。
怡安:嗯,我们找鬼片看啊,去高空的玻璃吊桥啊,这些举动琢么一下就很有意思——明明我们认为恐惧是很负面的情绪,但我们又会去花钱让自己去体验安全的恐惧。
另外,我发觉生活中很多时候,将焦虑的情绪探索到最底层,会发现焦虑其实也是来自于我的恐惧。
就像是刚才我看到评论里面有人说的,比如恐惧没有钱,恐惧关系的冲突,这些都让自己感到很焦虑。
李文瑶:我觉得你说到了两种恐惧,一种是对情境的恐惧,一种是对关系的恐惧。
比如说我是真的很怕狗,这里面有很多种原因,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我怕过于亲密的关系。
我对猫还好,还可以陪女儿去猫咖玩,但是你要我说去一个屋子里全是狗的地方,我绝对做不到。就是因为狗会很主动的扑过来,其实我对这种关系是有点害怕的,我就是希望大家都安安静静可能保持一定距离,然后慢慢的靠近。不要一上来就很热情似火,这个可能也折射了我对于关系的一个感觉。
怡安:我能体会你的这种感觉,因为我以前不怕狗的,但是后来在亲密关系上受到一些挫败感之后,我会开始害怕狗扑上来的感觉。
我记得曾老师他说,特别害怕毛毛虫或者梦到了毛毛虫,这个里面代表着这个人对亲密关系的一种非常矛盾的感觉。
因为毛茸茸的东西就会本能的让人感觉很亲密,愿意去靠近,但是毛毛虫的毛却是有毒的。所以对亲密关系想靠近又害怕靠近的冲突感,它会在你的梦里就会以这种画面出现。
李文瑶:很可能。我们可能喜欢没有生命的毛茸茸的玩偶,为什么对毛绒玩具没那么害怕呢?因为它虽然毛茸茸,但是它不会乱动,它是可控的。
怡安:对。在关系中,掌控感还蛮重要的,是不是?
李文瑶:对,所以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怕什么东西,去探索那个东西的特点,可能会对自己有新的觉察。
小时候其实我没那么怕虫子,还敢用手去捏蚕。你现在让我想象去捏它,我就会恐惧,虽然可能捏比毛毛虫还是好点。小时候有些东西不怕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会有变化,也许会激起你一些特别的体验。
我怕蝴蝶好像也是被一个人影响,我小时候还没那么怕蝴蝶,但是我被他影响了,他特别怕蝴蝶,现在除了那种小的白的蝴蝶我不怕之外,越漂亮的我越害怕,看着浑身发抖,我觉得我是被他影响了。
怡安:这么说来,恐惧好像有一个特点,就是会互相感染的。
李文瑶:这个也蛮有意思。我之前没有去想过恐惧传染的这个感觉,焦虑也能传递,恐惧可能也和很多别的情感一样,可以传递。
焦虑、愤怒其实都会传递,但是这两种情绪的传递好像是一瞬间的。有个经典的段子,说爸爸生了气回家就对妈妈吼,然后妈妈就吼孩子,孩子就踢了狗一脚。这种愤怒的传递是一个很快的过程。
但是恐惧不是你传递了就消失了,它可能在你心里面住下,甚至伴随终身。
我们刚才提到每个人恐惧的背后,其实可以去探寻一些属于个人经历的东西,从而能更了解自己……
扫码看完整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