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视频揭扎心真相:小时候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心理问题越多(3)
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里,主人公叶藏是一个过早“懂事”的孩子。
他不遗余力地讨好别人。
比如,他装扮小丑,只为了逗同学的开心。
比如,他为了迎合父亲,揣测着换掉自己想要的礼物。
成年后,叶藏依然改不了讨好的习惯。
他说:
“从孩提时代起,我就一直在讨好周围的人,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然而,青年叶藏在压抑和痛苦中,依然走上了消亡的路。
当懂事成为生存的手段,讨好成为价值的基点,这样的孩子,内心空虚而又危险,永远都无法快乐。
最珍贵的养育
是让孩子可以做自己
《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
“懂事的孩子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当孩子开始出现过早懂事,请不要急于去赞美。
因为,懂事是一种抉择,让孩子勇敢做自己,远比懂事更重要。
1、接纳孩子的天性和“任性”
杜江和嗯哼参加节目时,一度因为过于“宠溺”儿子,登上话题热搜。
比如,其他小朋友都能按照要求上交零食玩具,只有嗯哼哭闹耍赖,情绪崩溃。
可杜江却没有指责孩子的不懂事,而是温柔地安慰。
他说:
“有的太懂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的脸色,就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放肆和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这样。”
孩子对情绪和愿望,都有着最本能的反应。
如果可以被接纳,谁会愿意咽下委屈,变得懂事呢?
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都藏着自卑,藏着对被爱的不确定。
2、看见真实的孩子,鼓励发出自己的声音
成年人,特别是父母,就像是孩子行为的镜子。
无意识的语言,却可能成为孩子行为的导向。
比如,当敏感的孩子,试着压抑需求时,一句“懂事”的表扬会令他确认值得。
比如,当孩子隐藏情绪,刻意讨好时,父母的愉悦和赞同会让他越陷越深。
作为父母,不要轻易夸赞一个孩子的懂事。
试着看见孩子顺从乖巧下的不安,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学会去接纳自我的声音。
被认真看见和尊重的孩子,最终才能学会尊重自己。
3、无条件的爱,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
青年作家蒋方舟曾在节目中自爆,自己是个讨好型人格。
她害怕和他人起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会敏感地关注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
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中,是懂事和讨好的心理特征。
这种心理反应,来自孩子成长中有条件的爱。
“你够乖,我才喜欢你”
“你真懂事,是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