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书 | 如何判断一段婚姻还有没有救?听听婚姻治疗师怎么说(3)
亲密关系的发展时序
在经典的爱情故事之中,恋人的眼睛总是能在人群中找到对方。两人坠入爱河、结婚,然后共组家庭,“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但是之后呢?西方文化里有几个标志性事件:订婚、结婚、宗教洗礼,但并不是每对夫妻都可以或想依照这个模式。少了合适模式,我们要如何辨别问题究竟是成熟而不断变化的关系的一部分,还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缺陷呢?
可惜的是,,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却帮不上太多忙。他们把精力放在研究失败的两性关系上,却忽略了幸福的关系。大部分夫妻在黑暗中摸索,和朋友们互相比较,却很少能有真正的了解。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开始咨询同性恋伴侣。当时大家对于异性恋者在初次眼神交会之后发生什么事都不甚明了,更何况对同性恋伴侣的了解。所以我开始研究文献,发现了一份由戴维·麦克沃特与安德鲁·马蒂森所做的研究——《男性伴侣》,他们花了五年以上时间,追踪加州地区年龄介于20~69岁的156对同性恋伴侣。没有任何一对伴侣正在做心理治疗,因此可以代表普遍现象。
麦克沃特与马蒂森很快就发现了一些模式,进而厘清一连串同性恋伴侣经历的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主题与问题。我运用自己的咨询经验,把这个模式加以修改,发现极其有用,于是向同事们展示了我的发现。我还没说到一半,所有同事显然就已认同这个模式也可以应用在异性恋伴侣身上。暂且不管社会对于关系应该如何发展有何期望,我们显示了所有关系实际发展的根本模式。
我的路径图指示了从最初尝试性的“我爱你”到共度余生的六个阶段,为了让爱情充满活力,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障碍与课题。某些状况下,伴侣们会把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本来就会发生的问题解读为个人失败,甚至误以为彼此“爱情结束”。事实上,依恋已经悄悄发展到另一阶段。其他伴侣只是被困在过程中的某一点,或者一方比另一半更快移至下一阶段,因而拉开了不同态度与期望的鸿沟。这一章探讨幸福关系发展的六个阶段及发生的时间,并分析所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