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先生夫妇是一对生活在杭州的夫妻。
为了小孩的上学问题,2018 年初,他们从一套 120 平米的商品房,搬进了这个只有 50 平米的学区房。
这个房子是一个典型的老公房,三室一厅,狭长型的进深。
因为平时需要爷爷奶奶帮忙照看两个小孩,仅仅 50 平米的面积住了一家 6 口人。
房子改造前原貌
古先生一家找到了设计师梁穗明,希望能够帮他们设计一套既有利于小朋友成长、大人也能有足够空间的房子。
梁穗明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整个房子潮湿、阴暗,情况非常糟糕,隔音也很差。
布局非常不合理,洗漱都只能在厨房里完成。
一家人的愿望清单
第一次进行测光,整个房子的测光指数竟然为0,完全没有光线。
是一个非常不适合小朋友学习、成长的家。
为了实现一家人的愿望,设计师以模块的形式,把每个人的要求都列了出来。
改造后的功能区
经过6个月的设计施工,房子被改造成了三室、一厅、两卫,还带一个小院子。
一个破败的老房子彻底变成了明亮的六口之家。
一家六口住50平米
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空间
本身不大的面积被承重墙从中间一分为二,显得更加狭小。一进门的玄关,厨房、卫生间、客厅,是属于白天活动的范围,是“动区”。而另外一半是老人房、儿童房、父母房、主卧的卫生间,是一家人晚上休息的地方,所以是“静区”。为了解决房子的采光,,设计师将南北面的老旧小窗,替换成了整面的大玻璃窗。天花板顶部还安装了智能调光系统,分为学习模式、聚会模式、用餐模式等等,从内到外改善了采光问题。利用一切可用的空间,让每个区域能有自己独立的收纳系统。玄关收纳系统、厨卫收纳系统、冰箱收纳系统,衣柜收纳系统、客厅收纳系统、书柜收纳系统。50平米的空间里,有17立方米的收纳空间,相当于200个登机箱的收纳空间。同时容纳70多双鞋,还有出门的一些雨伞、家庭的一些杂物等。因为屋主一家很喜欢做饭,厨房面积被稍微扩大了一些,变成U型。
改造后,厨房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对应的位置,并且可同时容纳3人。主人房有一个独立的收纳系统,收纳体积是1.28m。设计师把一些较薄的墙体跟衣柜系统结合,做了适当的男女分区。可以放一些平时不用的杂物,收纳体积达 1.35m。因为小朋友的衣服不多,合用一个衣柜可以更加节省空间。通过电动装置打开,底部可以完全收纳日常不用的被子、衣物等。电视柜,可以放一些家庭杂物,比如遥控器、医药箱等等。古先生家里的书比较多,屋主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家有一个小型图书馆。设计师利用卫生间的剩余空间,在客厅做了一个弧形书墙。因为房子非常小,设计师在整个空间当中,通过不同的复合方式满足了一家人的需求。这里的小餐桌平常可以用来吃饭,也可以是男主人工作的地方。多功能餐桌由梁穗明亲自设计,经过了很多次的研究,包括移动的转轴、桌面高度……两间房间打通,中间放一个小书桌,供小朋友晚上写作业。等小朋友长大以后,老人他们就会回老家,儿童房、老人房能马上变成两个房间。梁穗明把门的空间应用起来,做成一个移门系统,这样也能省出面积。产生一条环形的路线,小朋友们可以在这个空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台阶部分做成了木地板,小朋友能够直接坐在这个木地板上玩耍、发呆。平时小朋友们回到家,就和大人们一起种植物、观察昆虫。全家人在院子里挂上了彩灯,很用心地给哥哥办了一个生日 party。这样一个小家,是用了古先生夫妇多年的积蓄买下来的,一定要给小孩设计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小朋友刚开始来的时候,一进门就说这个房子有怪兽,说不愿意再来了。梁穗明说:“在这个家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哥哥还送了我一张画。微信最近改版了,为了方便后续能接收到咱们的文章,大家可以在文末点个【在看】。咱们最新一期的视频,是关于一部特别实用的大语文纪录片,强烈推荐所有5-12岁的孩子看,一定大有收获↓↓↓想看更多视频,可以关注我。后续我会在这里,继续跟大家分享我的有趣日常、心得、经验……
*来源简介:一条(ID:yitiaotv),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天精选人间美物,每天来和我一起过美好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小树妈妈,爱阅读、爱分享、更爱家里的两个娃。创办成长树这个平台4年了,收获了200多万妈妈的关注,现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宝爸宝妈,每天为大家提供原创育儿好文、精选好物、有声绘本,累计发布了300多篇原创文章。如果你家也有3-12岁的娃,那咱们就算相见恨晚,现在关注,小树妈妈还有见面礼送给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4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