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这个话题在哲学咨询里,是从来不会消失的。应该说“爱”不论在哲学咨询、心理咨询、文学作品、电影电视,还是算命、塔罗牌……凡是有人类的心智活动的地方,就是不会停止的话题。
在一次工作坊中,有个俄国学生问我的法国哲学老师奥斯卡,人类之所以那么强调爱,是不是因为爱是人类最佳的生存方式?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最佳的生存方式!”奥斯卡以他一贯的不以为然,吐了一口小雪茄的烟,似笑非笑地说。“要知道,生存方式取决于人——人的功能、人的价值观和人的兴趣。”
奥斯卡的意思是说,如果不知道一个人在世界上扮演的功能,我们就不可能知道爱在他的身上扮演的功能。
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能知道爱对这个人的人生,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甚至,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人的兴趣,就无从知道这个人对爱的哪个方面最感兴趣。比如说,有些人对于爱带来的“控制感”着迷,而有些人对于伴随着爱的“性吸引力”更感兴趣。
因此,爱可以成为某些人赖以维生的生存方式,但不需要是其他人的生存方式。因此,有爱是不是对生存最好?为了生存是不是需要爱?对于奥斯卡这位年近七旬的法国哲学家来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讨论。
01
我们用什么赋予
自己生命的价值?
什么是生存方式呢?所谓的“生存方式”,其实就是我们赋予自己生命价值的方式,我们用什么让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让我们决定活下来是值得的,而不会选择死亡。
根据法国作家、存在主义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观点,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人生值不值得活?回答了这个问题,就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加缪说“我目睹许多人,因为觉得生活不值得过而轻生了事。我也看到有些人,因为某些思想或幻想给了他们生的依据而为之献身。”
生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因此,生存方式就是借由赋予我们生活各种意义和价值,让我们觉得自己过得幸福,至少让我们觉得活着是值得的。“幸福”是个充满说服力的想象,让我们决定要活下来。尽管实际生活存在各种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怀着对幸福的想象,尽管有困难、有恐惧,生活也会因为幸福的想象变得可以接受,甚至相当愉快。人们坠入爱河,不都是因为这样的想象吗?爱情是典型的关于幸福的想象。虽然奥斯卡的答案不符合我们对于法国人浪漫的想象,但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个挺重要的现象:那些已经决定把爱作为生存方式的人,会本能地做到“有了爱,人生就电力十足”,他们会“为了爱活下去”。可是,我们能不能看到选择“为了爱活下去”,这只是一个非理性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大多数的人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都没有说出爱情对他自己真正的意义,其实不是“去爱”,而是“被爱”的期望。爱,说白了就是人对别人的期望,而你自己是无法控制别人的,包括他们的爱,那么除了特别幸运的人,去爱然后期待“被爱”,几乎只有失败这一个结果。我们常常听说“只要爱对了人,就会幸福”,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样的说法,跟我们买彩票的时候,是选电脑随机选号,还自己选号一样,既然已经选择了赌博和靠运气,谁来选、怎么选,其实都是没什么意义的细节。所以,在爱的这场赌局,你押上了多少的自己作为赌注?你为什么这么做?接下来,这场赌局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这才是哲学家有兴趣的主题。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琳娜可以说是“为爱而活”的人。安娜为了她和渥伦斯基的爱,抛夫弃子,冲出家庭,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从此安娜失去了一个贵族妇女在社交界的一切地位和权利,除了渥伦斯基的爱,她一无所有,在爱情这场豪赌中,安娜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这场赌局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爱情,当然可以赋予生命意义某种价值,有些人甚至会公开地宣称,爱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价值,爱情让生活产生各种美好滋味,爱情使生命变得轻盈愉悦;没有爱就活不下去。
这么说的同时,也就暴露了爱作为生存方式,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既然强调“生存”强调“为爱而活”,就意味着活着的本质是相当痛苦的,“生存”的欲望,其实出自于绝望。因此在爱情里,那个想尽办法要活下来的人,很可能会对爱情提出很多要求──而且很多是不合理的要求──就像要求彩券的号码要符合幸运的预感,设计要精美,价钱要便宜,奖额要巨大,还要保证中奖。一旦我们对某件事提出了很多要求,尤其是对像爱情这种高度不稳定的东西,通常意味着失败,因为我们对别人的期望总是过高。但在这个几乎注定失败的同时,我们又会启动另一种生存方式。因为我们看到那些在爱情中成功的特例,那些外表看起来爱情事业两得意的人生胜利组,于是激起了我们愿意为爱情冒风险的赌性,明知可能会粉身碎骨,也愿意孤注一掷。每一个迷恋过明星的少男少女都知道,“单向的爱”多么简单,,只要疯狂地去爱就行了。这个明星,无论是艺人还是运动员,甚至不需要知道你的存在,也不影响你对他的爱,你也不需要先经过他的许可,才可以爱对方,只要你不做得太过分,对方通常也不会到法庭上去控告你。但是,把没有说出来的“被爱”当成是对爱情的期望,就跟去爱明星完全不同了,被爱需要依赖他人,而这个人当然会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忙着自己的存在,专注在自己身上,专注在自己的欲望和愿望上,专注在自己爱的人事物上。因此,除了极端幸运的情况,这个人应该无法满足我们在爱的概念中的所有期望,这个人可能无法像我们期望的那样爱我们,无法用我们期望的那种方式来爱我们,或者这个人也可能背叛我们──通常我们把这个终结的爱,称为“被抛弃”。如果爱被我们当成生存的方式,只是让我们活得更加困难。我们不但会在自己身上施加太大的压力,为了得到爱过分忍受,期望某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了不可能中的彩券头奖,让我们变得非常紧张,同时也让对方变得非常焦虑。这种生存方式,不但对爱情关系没有帮助,对于我们想要的“被爱”也无济于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爱虽然表面上可以赋予我们的生活意义,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投资操作,如果我们是理性的“投资人”,却过度投资了爱,我们可能会对于它的低收益感到失望,甚至痛苦。我们必须理解,我们虽然买了彩券,但是在中奖之前,奖并不属于我们,就像我们爱一个人,无论是我们想要恋爱的对象,是自己的孩子或是父母,他们都不属于我。他们都早就已经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忙了,就像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的,忙着自己的存在,专注在自己身上,专注在自己的欲望和愿望上,包括专注在那些他们自己想得到的“被爱”上,所以几乎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能够得到自己期望的爱。如果我们能有这种自知和自觉,爱就可以当作一种生存方式。不然,把爱作为生存方式,为爱而活,只会成为一个人的自毁方式。▲ 跟渥伦斯基一起生活的安娜,最后为什么会跳向铁轨自杀?安娜并没有“被抛弃”,但她觉察出渥伦斯基不像以前那样爱自己了。她成了一个“为爱过度焦虑的”女人,猜忌和嫉妒也导致渥伦斯基对她更加冷淡,裂痕在一次次争吵中不断扩大加深,安娜也对爱情深感绝望,“为爱而活”的她选择了“为爱而死”。
Shiro老师的这篇文章在后台,放了很久都没有发表,因为它也冲击着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在过往的岁月中,你有没有在某一时刻突然意识到——是的,人不能为爱而活,欢迎留言分享;或者你就是爱情事业两得意的人生胜利组成员,也可以在留言区分享你的不同看法。撰文:褚士莹(Shiro),国际NGO工作者,毕业于埃及AUC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曾在英国The School Of Life、Schumacher College及法国IPP哲学践行学院学习,师从奥斯卡·伯尼菲,学习哲学咨询,并从事相关翻译、课程设计与教学训练,也正与一群欧洲学者组成智库,推动复杂性科学、系统思维的Holos计划。中文出版了包括《给自己十样人生礼物》《我为什么到法国上哲学课》等五十多本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5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