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人大代表的工匠精神
“95后”“砌筑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这些词汇聚在同一个年轻人身上,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
邹彬在项目现场打造清水混凝土墙面
从砌筑工到质量管理员
邹彬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游家镇栗山村,爷爷、父亲都是泥工。学砌墙,似乎成了邹彬顺理成章的选择。邹彬很年轻时就跟着家里的长辈,从老家新化来到长沙的工地打工,跟着老师傅们学砌墙的手艺。
“那时候,工友们都笑我傻,因为当时在工地上砌墙砌得越多,工钱也就越多,但我只要觉得砌得不美观就推倒重砌。”为了把墙砌得更好、更快,邹彬没事就请教班组长,或用手机搜索相关视频学习。百炼成钢,邹彬的技术越来越好,一面12平方米的墙,别人要花一天的时间,他只需半天就能砌成;标准要求平整度误差是8毫米,他可以控制在2毫米。“干活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这是邹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工匠精神的初步理解。
2014年4月,在劳务负责人的推荐下,邹彬参加了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超英杯”技能比武,一举夺得砌筑项目青年组第一名。同年7月,邹彬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全国选拔赛,又一举获得冠军,成功进入国家集训队。
邹彬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大洋洲赛
“我对自己的实操技术有信心,但由于读书少,对几何知识、图形测算几乎无法理解,直接影响了作品美观。”理论知识的不足让邹彬有些泄气。“好在我的老师没有放弃,一次次鼓励我,给我‘开小灶’,帮我编顺口溜加强记忆。那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坚持下去,为国出征,吃再多苦都不怕!”
计算不准图形数据,他就砌好一面墙,对照图纸、检查出误差,再把墙推倒,重新砌。就这样,他反复训练了8个月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邹彬获得了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我国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那一刻,邹彬对工匠精神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要用十足的韧性接受挑战,要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极致!”
比赛结束后,邹彬回到了工作岗位。不久,他被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总承包公司破格录用为一名砌体质量管理员。入职3个月后,邹彬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成为“老师傅”
2016年,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总承包公司以邹彬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邹彬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自从建立了这个工作室,邹彬有了更好的平台为各个重点工程项目解决质量管控难题,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既要学习老一代农民工的敬业担当与工匠精神,也要用创新思维武装自己。”
邹彬与工友切磋砌筑质量
“从砌筑工到质量管理员,我第一次感到砌筑不再只是吃饭的工具,而是‘品质保障、价值创造’沉甸甸的担子。”每当有新工友进入邹彬所管理的项目时,他都会郑重地叮嘱新工友中国建筑的高质量标准,严苛地要求他们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如果遇到墙体质量不达标的情况,邹彬就会找到施工的工友,把存在的问题详细地讲解一番,再要求返工,“别人花了很多钱买的房子是要住很多年的,不能因为质量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麻烦。”质朴的言语,彰显的正是邹彬对工匠精神的一贯追求。
邹彬积极参与到各地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当“伯乐”推荐选手参赛,当“老师”为选手们提建议。2018年,邹彬主动向公司请缨,参加“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升改造项目。期间,他砌筑了一面十八洞村文化墙,从标识的确定到砌筑完成,只有3天时间。不仅时间紧急,作业条件也很有限,夜间施工找不到合适的照明设备,他就用自己的汽车大灯来打光。砌筑时引来很多村民围观,邹彬就和村民们讲自己的奋斗故事,也鼓励村民们学习一门技能,在实践中演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