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22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3场,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其中,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领导同志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一起来看!
图为围绕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创排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亮相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视频截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十分关心,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年来,,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艺术创作持续繁荣,推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不断健全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工作机制,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等,积极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伟大征程》《奋斗吧 中华儿女》《我们的四十年》等重大文艺演出成功举办,唱响时代主旋律,描绘新时代壮美篇章。加大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力度,发挥各类文艺评奖和展演展览活动引领作用,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推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破屏出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歌剧《沂蒙山》、话剧《谷文昌》等文艺作品广受好评,努力向“艺术高峰”不断迈进。
二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促进人民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以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等先后出台,有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构建从国家到村(社区)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戏曲进乡村”等惠民项目深入实施,“村晚”等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从“云端”到“指尖”,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更加“对味”。
三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4363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4989亿元,占GDP比重分别达4.50%、4.56%。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云看展”、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速崛起。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露营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文化创意、非遗工坊、乡村旅游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红色旅游、旅游演艺蓬勃发展,文旅融合深度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遭受严重冲击,文化和旅游部门努力助企纾困出实招,企业积极自救不“躺平”,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提振信心,企稳向好。
四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遗产资源家底逐步摸清。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42项,位列世界第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深入实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果丰硕,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新时尚。
五是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格局逐步建立。配合元首外交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主场外交,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在93个国家派驻文化和旅游机构,与157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和旅游合作协定。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对外文化贸易体系日益完善,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千帆出海,出口快速增长。文化和旅游年(节)以及“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品牌活动影响广泛,有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港澳台文化和旅游工作深耕厚植,持续开展“艺海流金”“情系中华”等品牌活动,凝心聚力、增进认同。
(策划:柴潇凡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