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里的旅行(2)
到林芝市已经是中午了,一路上葱葱郁郁森林和婉转盘旋的溪流,与之前高山大河巨石大不相同,有种进入原始森林的感觉,因为是7月,未见桃花盛开,却随处可见绿草丛荫,吃了当地的一种药材土鸡火锅,没怎么停留就出发了,在未进入高速之前山路上已经可见虔诚的僧侣三步一叩首徒步在狭长的路上,也能见满是装载的装甲车蜿蜒好几公里山路上急匆匆编队前行,年轻的战士和稚气未消的脸,从地理位置上看,林芝市挨着边境,3000多米海拔没有高原的困扰,凉爽宜人,比作世外桃源也不为过。上了西藏唯一的一条高速公路到拉萨,盘旋山谷间游荡快接近拉萨的时候,有了点神圣的感觉,放眼远眺拉萨市四面是光秃秃的土山,城市楼房以及有一些特色民房星星点点成片沿着河流分布,不久后也开车去了布达拉宫,因为是周末,人潮涌动,无处停车,只是在广场和和马路间隔处远远的瞅了一眼布达拉宫,宫殿建筑鳞次栉比的矗立在山顶,远望去,黄的琉璃瓦或是黄的绸缎点缀的庄严肃穆,空气中飘荡着袅袅胜似炊烟的香火。我本身对佛教没什么认识,苦行僧的修炼是他们的,我只能远远的看看就好。
拉萨过后的环境,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气温也渐渐下降,中午还是炎热,到了晚上露营的时候,已经不能入睡,清晨钻出帐篷常常可以看见牧人穿着厚厚的藏服,手摇着转经筒默念着佛经走过,草地叶片上顶着湿漉漉的昨夜的气温骤降形成的露水。或有时半夜醒来,看看孩子是不是盖好被,就一直坐着不得入眠。
进入阿里地区,偶有当地藏人在路口搭车,车上聊天,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能看到指向珠穆拉玛峰路标有点小激动,藏人更推荐我去冈仁波齐峰,说那是个有神灵护体的好地方。待我赶到景区山脚下,没看到茫茫雪山,碎石和矮房以及稀稀落落的商铺,绕着山就这么逗了一圈,没有惊喜。路边同行的藏人不论年轻还是年长,黝黑的皮肤多少带着点岁月摧残的痕迹。
阿里地区的天气渐渐的变得反复无常,偶尔是一望无尽诸如戈壁似的平原,又一不小心,车头钻进了乌云密布的云层笼罩的类似锅底的山谷,远处的天边依然是余光普照,既神秘又科幻。接来下的旅途,已经不太记清楚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大抵就是雪山,险峰以及夹杂在峰回路转后的各种湖,蔚蓝的水,犹如嵌合的明珠,蜿蜒曲折,又一闪而过。也经历类似荒漠孤烟直的古格王朝,极目望去层峦叠嶂的巨大的土丘被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修饰的科幻神奇,设身处地的感觉是一座座肃杀的眼睛在盯着不期而遇陌生人,更远处是一些户外的爱好者,骑行绝尘而去的摩托,扬起的绵延不断的风沙,告知着塞外的荒凉和曾经的辉煌。
西藏的行程,最深刻的还是班公湖,浩瀚如大海横亘在不见边际的公路尽头,未等停车驻足,翩翩起舞的类似海鸥(体型稍小)早已等候多时,此时是神圣般的寂静和辽阔,远处的山,近处的水,伸手可及的海鸥,能体会到佛教苦行僧似的受教来源于面对这样山水、鸟虫,内心只有静坐的渴望,才能与之匹配。
经过了一整片辽阔的无人区,偶见装备完善的野外工作人员用望远镜在观察远方,应该是藏羚羊什么,或者是野驴。随后不久就进入了新疆,南疆我从来没有来过,想象中应该是沙漠和偶尔的绿洲,以及宽厚的土墙。其实到了后,除了油价便宜了很多和进入加油站的手续简单了一些外,环境还是大致相同,绵延的大山从巍峨的岩石变成了光秃的黄土,几乎是在岩石和布满鹅暖石的土路上颠簸了一整天,高原平坦的地段还能见到皑皑白雪,雪下是潺潺流水。
走了独库公路,一段光怪陆离的山路,偶尔阳光普照,偶尔细雨绵绵,过了独山子矿区已经可见草地上牛羊成群,地下河也在路边的岩层下汩汩而出。由于伊犁河灌溉的缘故吧,到处是草地和森林,山上的松树更是高耸入云段,很小的时候,冬天的雪覆盖斗笠般的松叶,松鼠雀跃其上,这次自驾,旅行者露营帐篷和巴音布鲁克的宏伟典雅的酒店以及睡在路边栖息的少数族人,其形各异,不再安静。幽深的山谷深处,也能见垃圾成堆,多少有点惋惜。
进入了拉拉提,很快就进入了我熟悉的领地,高大的胡杨林挺拔在路边,不见边际也不知从哪里开始,高高低低的柏油路跨过一座桥再也看到尽头,很早的时候,也是在这样的环境度过了初中高中,以及近乎绝望的高考前夕。背负干粮骑车来来往往同样的路,周末赶回家做农活,周日趁黑回校学习,也有在深夜不期而遇的赶路人,是刻苦铭心也不堪回首。估计也只有这样矗立的杨树能见证这样的历程,半生诉求终于在这样的时刻再见,激荡和内心只有自己和路边的杨树可以互动。
中途去了自己复读的学校,沿着熟悉的大门看了不远处的花花草草,远远的看着,想起一个阳光的午后,百无聊奈中悄悄躲在栅栏后磕瓜子,或是想起在频繁的义务劳作是植树还是挖甜菜中与一帮兵团的伙伴们在烈日下作乐,不知道他们过的好不好,也许这是中年人普遍的想法。
到家的第二日一早,便去了父亲的墓地,一晃十年,离开的时候这里还是漫漫戈壁,除了砂石和枯草再无一丝生机,现在这周围的土地都做了灌溉,杂草从生的道边是待收割的苜蓿草和绿油油的玉米。在他离开的这些年,除了偶尔的做梦忆起有他在的童年,再无其它,逢年过节重来没有什么仪式,过去了仿佛真的就过去了,我们这代人,不需要什么落叶归根,更多的应该落地生根,在哪里生存就好好的经营这片土壤,维护好人情世故,才是对灵魂最好安放。
写在最后,因为时间紧张,亦或觉得对于防疫政策的担忧,在家也没有停留多久,离家久了,对于是不是继续停留的要求也就淡了,该见面的见面,其他的也就不那么心心念念,不论是繁华的,还是僻远的,固有的生活轨迹是不太容易改变,感情也是这样,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情世故的变化,慢慢淡化,或许在剧烈的交错中偶尔体现不同,那也改变不了这种固有的属性,不一定是交通便捷了,时间缩短了,亲情会浓化加深,反而会渐渐远离,尤其是现在的状态。在离开伊犁的前一天,只是跟儿时熟悉的同学见了一面,上次见面应该是很多年前了,数年不见,也没怎么寒暄,其学会了抽烟,可能是应对寂寞的一种手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