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创作出精品
1998年,他正式进入影视圈,每年有一到两部作品问世。但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却异常漫长。从产生创作冲动到最后完成拍摄,长篇巨制《西藏秘密》整整花费了14年。
那年,他跟随著名导演翟俊杰拍摄《西藏风云》。开拍前,他有机会走进档案馆,看到很多绝密史料,,眼前这些泛黄纸张,讲述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心路历程。完成《西藏风云》的拍摄后,他觉得意犹未尽,希望用另一部作品呈现藏族历史。
他決心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开始了工程浩大的资料准备。他先把目标选定了各大图书馆,不过那里藏学方面的藏书却不多。失望之余,他开始逛书店,很快发现了新的方向。中国美术馆附近有个三联韬奋书店,表面看上去并不起眼,不过一走进地下室,他感到豁然开朗,眼前堆放着大量藏学的专业书籍,封面已蒙上厚厚的灰尘。在其他人看来,这些书一文不值,他却如获至宝。每次,他都掏空口袋里的钱,换来一堆墨香。几年光阴逝去,书架上堆满西藏方面的书籍,既有社会历史、风俗民情,也有宗教信仰、人物传记,摞起来有8米多高。他把自己埋在这堆史料中,认真做着笔记,期望从中找到历史真相。
为了获取资料,他不得不推掉一些影视创作的邀约,为此损失了不少经济收益。有人背地里说他傻,放着到手的钱不要,啃这个没有什么“钱途”的题材,值吗?他听后呵呵一笑,继续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
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他还走出书房,拜访当年历史的见证人。有藏族人,也有汉族人;有当年的上层贵族,也有被压迫、奴役的农奴,还有一些老战士、老将军。回家后,他将这些访谈录音精心整理,并从中构思剧本的线索。通过查资料、拜访当事人,那个旧西藏在他心中变得清晰起来。睡梦中,一个个身影在他眼前晃动,还有一件件或惊天动地或摄人心魄的事件,正在活生生地演绎。从梦中醒来,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他已经准备了十年,十年磨一剑,该到收获的季节了。
《西藏秘密》的剧本,他整整写了3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他是用历史考证的态度,对待这个剧本的创作的。只要还有疑问,就会翻阅资料,直到确认无误才继续写下去,这种近乎苛刻的创作要求,让他有时一集会写一个月,一天甚至还写不到一页纸。
剧本终于完成,拍摄却又遇到麻烦。因为多处涉及民族、宗教等敏感神经,好多投资人望而却步。最终,他遇到了一位投资人,对方是西藏历史上非常显赫的家族——江洛金家族的后人。正是怀着一份独特的情怀,这部命运多舛的作品才在“十月怀胎后,一朝分娩”。
曾经有多部西藏题材的影视作品,如《农奴》《尘埃落定》《康定情歌》《茶马古道》,但这些作品中都未能展现以拉萨为中心的上层贵族的生活面貌。在西藏解放之前,贵族是西藏社会的核心阶层,不了解他们,就无法真正了解西藏社会的本质和西藏问题的由来。旧西藏的农奴制呈现出怎样的社会图景?拉萨的上层权贵之间为争权夺利,都耍了什么阴谋诡计?60年前的贵族世家,真的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封闭落后吗?西藏神奇的“一妻多夫制”是怎么运作的?解放军解放西藏时发生了什么故事?1959年西藏叛乱的历史真相是什么?随着《西藏秘密》的热播,这些“秘密”逐一被揭晓。
《西藏秘密》收获收视热潮时,他开始启动另一部大戏《西藏苍穹》的创作。这部戏写的是清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地方的150年历史,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他就是刘德濒,一位醉心于西藏题材影视作品的剧作家。为了创作《西藏秘密》,他整整耗费14年的光阴。试想人生有多少个14年?他却没有影视圈内的浮躁,沉下来打磨一部作品。正是这种“慢创作”的心态,铸就了这部历史鸿篇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