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故事,从头坚持别摇摆
业务述评:(2015年2月9日~2015年2月15日)
“远处山上传来石头掉落的声音,只见一只雪豹正追逐一群北山羊。两者都是登山之王,你追我赶,在陡峭的悬崖和崎岖的山隙间如履平地。几番角逐后,一只北山羊幼崽不幸失足,摔死在山崖,成了雪豹的美餐。这是近日天山考察队近距离目睹的雪豹捕食的惊险场景。”这是《天山雪豹种群逐渐恢复》(27日16版)的开头,有场景、有动作、有对比,画面感强,动感十足,虽是篇小稿子,可依然是个吸引读者的好故事。
在编委会不断强调讲好故事的形势下,文风有了很大改观,可读性不断增强,但大家还是在讲故事上摇摇摆摆,有时讲有时不讲,讲得也时好时坏。
本周有两篇头版头条,故事讲得各有特色。
农民变市民,到底难不难?魏青梅有发言权。短短3年,她赶上大棚改,拆掉一处旧瓦房,免费分到两套新楼房;从污水横流的老村,搬进设施齐全的新社区。“村集体预留8000平方米商业房,租金共享,替农民交水费、物业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郑州大棚改家门口城镇化》(26日)从具体的人说起,与生活紧密联系;
“爱打电话,爱发短信,爱装警察、装检察官、装法官,爱说电话欠费、恶意透支、法院传票、账户安全,其实就是个电信骗子,请立即拨打110!”4月25日,石家庄市新华区民警李志辉,,放弃休息时间,来到和平二社区,针对近期电信诈骗案件增多现象,对着一大帮老大爷、老大妈绘声绘色地就案说法。《河北过半党员当志愿者》(30日)从场景说起,与社会问题结合紧密。两篇稿子都关系到老百姓的痛感,又有人物的命运感和生动的画面感,颇能吸引读者。
梳理本周来稿,挺有意思,同一类型、甚至同一栏目的稿子,讲故事的水平很有对比性。
先看一组写人物的稿子。
走进技校那一刻,谢元立便与焊接这门手艺牢牢“焊”在了一起,只是没想到日后的人生也会如焊花般绚烂精彩。《谢元立:用青春和智慧点亮焊花》(27日9版头条)开头,一个“焊”字,真是传神,既与主人公谢元立的身份相符,又表现了他一生与这个行业的紧密联系:他的人生也如焊花般绚烂精彩。
同一天、同一版面的右肩,《大洋深处金刚钻》写的是中海油981作业团队,这是一个177人的团队,又如此优秀,其中的精彩故事,肯定不少,完全有条件超越谢元立稿成为头条,但作者是这样开头的:
作为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海上钻井平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海洋石油981”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受到世界的关注。
这样平淡的叙事,又能引起多少读者的兴趣呢?
同样写人,《高级技师杨杰有技术就要传给更多人》(29日16版)是这样讲故事的:
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矿业公司,有个“杨杰讲堂”,是国内首个以一线工人名字命名、培训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训工作室,也是首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虽然也有场景,但整体是静态呈现,缺乏动感。讲故事就要讲最新鲜、最具体、动感最强、场面最有戏剧性的。或许,记者再挖掘挖掘“杨杰讲堂”的现场,就能讲出一个更吸引人的故事。
有些记者写人会讲故事,但写调查稿就不会讲了。
近年来,广东东莞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借助高等医学院校资源优势,在设备、人才等方面下重本,技术及服务不断提升,逐渐赢得市民的信赖,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推手和医疗服务市场的重要补充。(《东莞民营医院撞破“玻璃门”》28日13版)
一段时期以来,劳动关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关注,成为矛盾焦点。(《劳资诉求该咋对接》29日6版)
这种文件式的语言,从概念开始,很难吸引读者。其实,讲故事并不局限于某种题材,调查稿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更应该讲好故事,以所调查的问题为导向,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
老陈到公积金管理中心一查,傻眼了。工作了一辈子,临退休的老陈想把一直扣缴的公积金取出来,装修一下,迎接晚年生活。可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人说,老陈根本就没有公积金账户。
《我们的公积金咋没了》(29日16版)开头就这样讲故事,绘声绘色,一波三折,短短不到一百字,不但讲了故事,还切了题,读者清清楚楚知道接下来要说“公积金没了”的事儿,但到底怎么说?老陈的公积金到底去哪了?这事儿咋解决?都吸引读者不得不读下去。
“乡镇卫生院的韦坚全,终于成了‘县医院的人’。”《乡医院“找婆家”》(27日13版)从人物命运发生变化说起,韦坚全咋就从乡镇卫生院的人变成县医院的人了呢?“去年11月,广西上林县三里镇中心卫生院加挂‘上林县人民医院三里分院’牌子,正式被县医院‘收编’。”一句话点明原因,接下来就要讲如何“收编”、“收编”后有些啥变化、碰到了啥困难,也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同是讲故事,讲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讲,效果也不一样,且看三篇“一带一路”系列稿件。
福建泉州东湖路,一座外形宛如古代帆船的白色建筑,静静地泊在绿树蓝天下,如一艘远航归来的海船缓缓驶入港湾,两片硕大的风帆高耸云天。这就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交馆。
《泉州干劲足步伐稳》(27日1版)语言优美,但过于静态,且描述了一个过去完成时的状态,文中倒数第二段列举了多个场景,其实都可以展开,选任何一个场景放在开头,都可以讲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
郑州机场。185条航线,繁忙起降,覆盖除非洲之外全球主要经济体,去年37万吨货邮吞吐量,联通四方。而今,登高远望,二期扩建工程步调铿锵。年底,郑州机场客运能力将提升至每年2900万人次,货运能力升至每年50万吨。
《郑州谋划远措施实》(30日1版)倒是从当前切入,试图动态化,但太泛,有点儿概念化,不够具体,因此不够生动。
清晨,迎着渤海湾初升的朝阳,天津港集装箱堆场的装车现场,十余个装有来自日韩进口汽车的集装箱,将搭乘天津港至二连浩特的铁路班列发往二连浩特口岸,最终出口到蒙古国。海铁联运为日韩等地商品发往欧洲、蒙古国搭建了快速通道。‘在传统路线下,货物从日本海运到俄罗斯圣彼得堡需要70多天,但通过天津港上岸,再由铁路运经满洲里或二连浩特运往圣彼得堡只需要25天左右,运输时间大幅缩减。’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市场事业部副经理罗津介绍说。
《天津优势多行动快》(26日1版)的开头从明确、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切入,还有直接引语,讲故事的指向是对的,白璧微瑕的是语言不够凝练,若再简洁些,故事更精彩。
讲好故事,归根到底是个意识问题,有了讲故事的意识,肯定能找出精彩故事来。以《一户年均节水五十吨》(25日10版)为例,“在河北石家庄2014年度‘环保达人’颁奖现场,55岁的王方神采奕奕。苦心研究10多年之后,他发明的节水马桶开始走向市场。”开头的确是个场景,现场感也很强,但能不能更吸引人呢?接着往下看,“这种用半杯水就能冲净的节水马桶,颠覆了传统马桶的设计思路,一户人家每年可节水近50吨。”这句话提供的信息难道不是更有意思吗?正常情况下冲马桶需要多少水,相信大家都有个概念,与“半杯水”相比,反差可真是大,如果直接拿这个“半杯水”开头的话,是不是戏剧性、对比性更强烈些呢?故事要讲得精彩,就要把那个最抓眼球的点拎出来。
其实,每篇稿子都是记者深入采访的结果,采访中不可能没有亮点,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坚定树立讲故事意识,把最亮的、最新的、最打动自己的东西放在最前面,讲故事,从头开始,不要摇摇摆摆,把亮点埋没在琐碎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