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无用:90后的灵敏与软弱
戳蓝字关注我们哦!
文丨倪一宁
没有人会否认90后是新中国以来最“灵敏”的一代。
在90后以前的每一代人,都要经历跟西方世界的“信息差”,很多公知就是贩卖信息差发家的。可是到90后这一代的时候,英语教育的普及,互联网的产生,品牌和信息的大规模涌入,冲垮了部分信息差堡垒。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就算你英文不好,不会翻墙,也能通过时尚博主获得国外网红的最新动态,通过look这类电商app买到海淘网站上面的商品。肯豆穿什么,你也能很快买到同款,而中国人民谈论霉霉和抖森八卦的娴熟和热络劲,跟讨论大幂幂和刘恺威的语气也差不多了。
之前跟木遥老师谈到90后音乐人的时候,木遥老师形容华晨宇说,“90后有华晨宇。这不是碰巧出现一个天才的问题,华晨宇不可能出现在十年前,而是标准的新世纪青年。到他这一代,中国的年轻人总算从眼界和观念上不凭空输一截了。不像八零后几乎都要靠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才能勉强平衡掉时代的负债。”
其实我觉得木遥讲八卦比讲川普讲得好。建议以后多讲讲。
江浙一带有句俗语,翻成普通话叫“踩住尾巴头会摇”,形容一个人很机灵,但是,机灵得有点滑头了。
形容90后或许刚好。
互联网界有个名词叫“风口”,90后是跟风口始终纠缠的一群人。刚出生或出生前,就遇上了南巡谈话和市场经济,有人的父母从国企下岗,丢失了铁饭碗,有人的父母大胆下海,捞到了第一桶金。大学选专业的时候,热门的不是计算机系就是经济系,谁都知道这两个口子找工作方便。毕业了,赶上创业热潮,到底是进大企业拿稳定工资还是听信老板的理想搏一把,成了很多人的最大纠结。
所以90后最怕的,是选错。
他们很清楚——或者说我们很清楚,这时代取胜的要诀在于选择,什么时候加入创业团队,加入什么创业团队,什么时候买房,在哪个城市买房,差之毫厘,而财富值谬以千里。
所以在选择这个命题上,90后呈现出超乎前辈们的纠结,和软弱。
不怪他们,蛋糕都已经分得差不多了,信息又太充沛了,人人都焦虑,自己能不能趁乱尝到最后一口。
尽管差不了几年,但90后跟80后们差别很大。
80后们有过讲理想讲情怀的岁月。而90后进入大学的时候,作为纸媒理想象征的南方系已经慢慢坍塌。80后参加萌芽,在巨鹿路的宾馆里彻夜谈文学谈恋爱,一群文艺青年就此获得北大厦大等学府的保送资格,而90后报考大学的时候,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光环已经消失,诗人不拥有数学零分的特权。
80后们在动车事故的时候疾呼“中国走慢点,等一等你的灵魂”,90后们在业已没落的人人网上谈论的是阶级固化和大学生政治。
80后们几乎都有过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进个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年轻过,90后们在知乎上强烈抨击“穷游党”,“女大学生只身入藏”被意淫出无限情色意味。
80后们还谈过毫无未来的恋爱,90后们年纪轻轻,却笃信“门当户对”那一套。
我认识的适龄未婚青年基本都是80后,反观90后们,对恋爱没什么旖旎的幻想,冷静地看《纸牌屋》剖析婚姻的本质,觉得结婚就是找个人搭伙——但一线城市房价物价那么高,有个靠谱的同伴搭伙也不错,那就结吧。总体来说,这两年我收到的结婚请柬里,90后夫妻远比80后多。
90后不做梦。
做梦是信息不全面情况下的特权,而对信息过分灵敏的90后,擅长的是扒皮。
他们太知道情怀无用,理想可能为了忽悠人,任何冠冕堂皇的话底下,都藏着精细的算计。创业是为了实现财富自由,恋爱是为了有人共同承担风险,一切都是不可靠的。所以90后擅长消解任何事情的神圣性,《人民的名义》里有一集,公安厅长祁同伟说,陈岩石太爱唱高调,老说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其实我们都知道,人是从娘胎中来,到坟墓中去。
我看这一句话的时候笑到打跌。但这真的很像90后的口气。他们没办法被任何一种神圣性所蛊惑,所以创造了一个词,叫小确幸。
一切主义和旗帜都可能是假的,但眼前惬意的小日子,倒是真的。
几年前,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网上有过一个论争,关于大学生支教到底是作秀还是能切实改善当地的教育生态。在信息迅速蔓延的时代,很多人通过支教保研,或者为了履历好看去做教育公益,或者干脆为之后从政铺路这都不是什么秘密。我当时跟一个团委的80后朋友谈论了很久这个事。他最后干脆地说,你为什么不去当地看看呢?
他说,你现在对这个事情的一系列猜想,都是建立你的生活逻辑上,你去当地呆一阵子,说不定会洗牌你的逻辑。
我一直没有机会去。但这个事情,我时不时会想起来。
对啊,因为得到的二手信息太全面,以至于我从来不觉得,需要再真实地去经历。
我不觉得这一系列看起来软弱或者“小格局”的行为,是90后的错。
试错是需要成本的,体验青春也需要,而大多数90后,缺乏这个成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80后迈出校园的时候,人均工资可能是四五千,但房价也不过两三万,而若干年过去,我身边90后的基本工资也不过八九千,一线城市的房价却猛涨到了十万一平。而且房价这个事吧,类似于击鼓传花,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最后一棒,是不是被钦定了为国接盘,在这种情况下,你让一个90后放宽心,肆意体验青春,那确实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很多年前,老师给我们解释过,什么叫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他们总心怀侥幸,觉得只要足够勤奋,老实,所拥有的一切都不会被时代所没收。就像有人问过,明末朝廷那么穷,富商大贾们为什么不拿出钱来,资助朝廷?因为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大家都觉得,凭什么我出钱,新上台的政府无论如何,都不会跟旧地主过不去。当然后来有政权亲手颠覆了这个习惯,那又是后话了。
那什么叫90后的软弱性呢。就是很多90后,都不是一穷二白出身的,家里可能在一线城市有套房子,也可能在二三四五线小城有N套房子,他们讨论阶层固化,是觉得自己应该凭才华和勤奋再上一个台阶,从不担心自己会滑落,他们抓紧每一个风口,是知道这时代鱼龙混杂,身上涂层红漆也可能跃龙门。他们太过聪明,以至于很难站着做梦,太过实际,于是只能听听《理想三旬》热泪盈眶一阵子,他们如果是文学爱好者的话,很容易在巴尔扎克或者司汤达的现实主义著作中找到这时代的前身。
也许这时代连青年拿破仑都没有,只盛产包法利夫人和于连们。
源自丨公众号:倪一宁(withniyining)
经作者授权发布
长按二维码 关注悦读书屋
发现更多走心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