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不要打死我。”(4)
这个因素是什么呢?
讲个简单点的故事,有一次吃麻辣烫,对面坐着一对母子,小男孩瘦瘦的,十二三岁,妈妈坐在对面。
吃麻辣烫时,小男孩夹起一个肉丸子,没有夹稳,掉进碗里,溅起汤汁洒在自己衣服上。
妈妈看到,随手就是“啪”地一下拍在小男孩脑袋上,小男孩下巴磕在碗沿,顿时,整碗麻辣烫都倒了,汤汁洒了小男孩一身。妈妈火冒三丈,操起旁边的铁夹子对着小男孩的脑袋,“啪”地狠狠敲下去,一下两下三下。
边敲边骂:“你怎么这么蠢,蠢死了你,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下次死也别吃了。”
小男孩小声啜泣着,不敢说话,低着头,满脸委屈站在一边,任妈妈打骂,任那个铁夹子在自己脑袋上敲来敲去。
店里所有人都盯着他们看,女人还在打骂。
我实在忍不住走过去拦下那个女人:“你能不能不要打了,孩子才这么小。”女人啐我道:“他是我儿子,我打是应该的,关你什么事儿,打死也不关你的事。”
我想起了第一个故事中的乔乔,乔乔也经常被打,哭天喊地,小区里的邻居都劝陈某:“别打了,他还是个孩子,你怎么忍心啊!”
陈某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孩子,我打关你什么事儿。”
这句话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是我女儿,我教训关你什么事儿!这是我儿子,我打关你什么事儿!
反驳得理直气壮。
教育学家孙燕说:“在中国父母眼中,孩子就像是他们的私人物品一样,是没有个体权利的。”
在我看来,这就是导致殴打致死惨剧的第一原因,中国父母压根不把孩子当个体,而是当自己的私人物品。
既然是私人物品,自己就有处理的权利,打死也好,打残也好,都是我自己的事儿,和你们无关。
第二个原因: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流传千年,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何谓孝子?简单理解就是听话的孩子。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打,打到听话为止。
而打之前,父母们往往还会说一句话:“我都是为了你好。”所以,这句话不知道给了多少父母打孩子的理由。
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同时流淌在中国父母的心里时,惨剧就很容易发生。
孩子是你的私人物品,大众就无法干预你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你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把自己的暴力合理化。
社会不能管你,你又觉得自己没做错,于是,打吧,打得鬼哭狼嚎,撕心裂肺;打得孩子遍体鳞伤,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