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 (黎巴嫩):一位音乐盲童的家国迷思 | 周末荐片
一张护照引出一段身世之谜,一次探寻揭开了国家隐秘历史的一角——首映于戛纳电影节的电影《北风》是许多影迷第一次看到来自黎巴嫩的电影,却被其中浓郁的东方古典美感与沉重的家国历史所感动。
电影的背景虽被导演处理得较为隐讳,却来自于真实的战争历史。同样的记忆,也诞生了另一部高口碑电影《和巴什尔跳华尔兹》(2008年恺撒奖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洛杉矶电影协会最佳动画片奖)。

故事开始了

编剧/导演:瓦切·布鲁古钧
主演:巴拉卡·贾布尔
盲眼青年拉比·马力克生活在贝鲁特附近的村庄里,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舅舅海善时时照拂他们,母亲说现在虽不富裕,但总比之前打仗时好多了。
拉比从小就显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无论是小提琴、手鼓还是歌唱,都极为出色。聚会时,婚礼上,他和他的乐队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乐队受邀将赴欧洲演出,拉比来到警局办理护照。警察翻来覆去地检查他的身份证,告诉他这是假证件。拉比吃惊地说自己已经用了多年。警察看他无辜,告诉他必须回到住地请镇长开具户籍证明,才能办理护照。
惊疑不定的拉比在母亲陪同下去找镇长,可镇长说户籍登记册里没有他的信息,建议母子俩去拉比出生的圣约翰医院寻找出生证明,然后再来办理户籍登记。
拉比找到当初为自己办理身份证的舅舅海善,恰遇舅舅昔日的部队战友奥玛,奥玛是来借钱动手术的,他说还有两个战友,亚济兹在盐矿里,纳比尔在非洲发了大财。没等他说完,海善拉着拉比匆匆离开。
几天后,因为假身份证事件,警察造访了拉比工作的学校,面对学校负责人的询问,拉比十分委屈。他前往圣约翰医院寻找自己的出生证明,不料医院工作人员也说没有他的档案,“或许是毁于战争了,现在唯一的方法是你和你妈妈验血证明亲子关系”。回到家,拉比要求母亲立刻和自己一起去医院,不料一直对他疼爱有加的母亲却拒绝了。在拉比的追问下,她道出实情:拉比并非自己亲生,1988年,海善所在的军队奉命保护位于黎巴嫩南部的村庄卡法雷亚,然而他们赶到时,村庄已经被夷为平地,海善在废墟中发现了三个月大的男婴,抱回家交给妹妹抚养。
听说自己的身世,拉比十分震惊。第二天,他雇了辆车,一路向南前往卡法雷亚。那是个十分荒凉的地方,一个巨大的采石场里只有几个工人在劳动。拉比找到村庄的长老,说明来意,长老却说此地荒无人烟,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争,“因为没有什么可以争夺”。
拉比失望地回家,找了他一天的母亲忍不住发火,从不打孩子的她扇了儿子一个耳光,焦急地说连海善也不知去了哪里。拉比只能通过疯狂地拉小提琴来发泄愤懑。
几天后,拉比找到住在附近的奥玛,问他当时海善舅舅找到自己时的情形。奥玛却说自己什么都不记得,当时的情况只有亚济兹和纳比尔知道。
倔强的拉比前往恩法盐矿寻找亚济兹。苍老的亚济兹听说他的来意,沉默片刻后说,海善是拉比的救命恩人,从一辆遭遇车祸的出租车里救出了还是婴儿的他,拉比的父母却死于车祸,他们是亚美尼亚人,“后来海善把你交给你父母收养,如果他和未婚妻梅结了婚,他就自己收养你了”。
打听到梅的地址,拉比立刻赶往她的住处,不料梅听了他的话却很愤怒,她说自己是纳比尔的妹妹,“他们说他在非洲都是谎言,他在精神病院住了二十年,因为他太多嘴”。拉比赶往精神病院。“每个人都欺骗我,我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他急切地告诉纳比尔。纳比尔的声音很忧郁:“那时我们跟你现在差不多大,奉命攻占一座很小的村庄瓦迪艾丁,你父亲叫拉斐尔,是海善的旧相识。行动结束后,海善找到你,决定放过你。”
拉比回到家,却发现消失了一段时间的海善舅舅回来了,还带着他的出生证明——1988年5月10日出生在圣约翰医院。拉比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说:“24年前,你是救了我一命,还是饶我不死?”
拉比前往瓦迪艾丁寻找最后的答案,在镇长的帮助下找到了拉斐尔的父母,听到他的故事,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十分平静:“战争结束后,我们在儿子家里发现了两具遗体,却怎么也找不到孙子的,他们的家被士兵们纵火烧毁了。我们找不到那个婴儿,后来就放了一具空棺在他父母的棺椁旁,这是唯一的真相,或许也是神的安排。对我们来说,他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就算他还活着,那也在其他人的家庭,这也是神的安排。”拉比若有所思。
回到家已是半夜,拉比走进母亲的卧室,依偎在还未入睡的她身边。第二天,他带着海善舅舅拿来的出生证明,去警局办理了护照。
即将前往欧洲演出的乐队在家乡举行了一场音乐会,拉比西装革履坐在舞台正中,打着手鼓唱起悠扬的民族歌曲,舞台下,母亲和舅舅坐在观众席里凝神静听,泪水不知何时盈满了他们的眼眶。
2018文学周历已在我们微店中上架,
订阅2018《文学报》还有周边赠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