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低层次的父母,总在满足孩子?(3)
想让孩子获得长久的幸福
父母需让孩子参与到感恩的行动中来
有位旅居国外的妈妈写过这样一件事,邻居家3岁的小孩子邀请女儿去参加万圣节派对,那天整栋楼的4岁以下孩子都在派对上,大家玩得很开心。
派对结束了,这位妈妈就反复想,要送什么礼物给邻居家的小孩表示感谢才好。想来想去,决定跟女儿的老师寻求建议。
可是孩子的老师却反问道:“派对的主角是孩子,受邀请的是孩子,孩子玩儿得也很开心,为什么最后是你在准备礼物表示感谢呢?”
这位妈妈被问愣住了,就回答自己教过女儿说“谢谢”,但是孩子还小,结束后送礼的工作只好自己代劳。
老师却说,我们的家庭教育常常忽视了感恩教育,而感恩的孩子更容易幸福,也更容易去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
可是,感恩不等于教会孩子说“谢谢”,“谢谢”其实是非常容易教的,而要让孩子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却不容易,这些就需要从小播种在孩子的心中。
这段话是国外老师说的,但在国内也同样适用。
我们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对孩子感恩行动方面的教育,有时候甚至有些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孩子说了声谢谢,就万事大吉,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家里的一切特权,享受家人的全面照顾。
其实这样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孩子还小的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谢谢两个字代表了什么,父母让说什么就说什么,心里未必记得对方的付出对方的好。
父母希望孩子终身幸福,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需要在日常很点滴的事情中,帮助孩子知道感恩的意义。
可以在节假日,跟孩子一起给需要感恩的人制作贺卡,一边制作一边回忆一下跟对方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也可以在每次吃饭前,跟孩子一起感激一下做饭的家庭成员,让孩子帮忙一起拿拿碗筷,摆放一些餐具;在孩子每次得到帮助之后,都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是因为什么要表示感谢。
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未必会飞黄腾达,但肯定永远不会变的刻薄自私,生活中也永远不会缺少幸福。
想让孩子获得长久的幸福
父母需让孩子体验到非物质的快乐
我们常常都很功利的,认为没有钱,就没有快乐。所以常常为了金钱,去牺牲睡眠,牺牲健康,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然后再想着用金钱来补偿孩子。
但是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物质上被充分满足,但精神上常常空虚的孩子,其实是很难获得长久的稳定的快乐的。
有位把3个孩子送进斯坦福大学的妈妈,曾经做过一次交易经验的分享。她专门说起一点,就是不要用物质来奖励小朋友。
有人问她家里女儿不喜欢洗澡,可不可以用玩具奖励。
她说玩具不是永久的朋友,你可以跟孩子说:“你洗干净,可以帮妈妈化妆”,对男孩子可以说“你做好,你可以帮爸爸化妆”,孩子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