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 大师们笔下的“趣味”春节,年味儿十足(3)
“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
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沈从文《忆湘西过年》
莫言在《过去的年》中回忆起幼时幻想领腊八粥的场面,充满了童真的趣味。他说自己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后来莫言虽多次在作品中描写这种场面,也不如想象中辉煌。
“过年时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往往是你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
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提着瓦罐,有的提着竹篮,站在寒风里,等待着人们的施舍。这是叫花子们的黄金时刻,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候也不会舍不出那半碗饺子。”
——莫言《过去的年》
部分图片来自丰子恺
编辑:keke
本期责编:甜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