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到世上来一趟,我想把好玩的东西都享受一下(3)
20年前的1998年,很多人都还有印象。
这一年,中国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过亿人受灾。
这一年,法国首夺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这一年,还珠格格上映,风靡全球华人圈。
这一年,中国互联网的门户网站纷纷亮相。上网日渐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在这一年的4月1日,一个爱耍贫的主持人与一个跑题跑不停的节目,在香港凤凰卫视开播。
从那之后,《锵锵三人行》开创性地将生活中的朋友闲聊搬上电视荧屏,谈风花雪月,讲尺度不小的黄段子,以调侃的口吻谈论时政话题,其对意识形态和社会禁忌的解构意义不言而喻。
《新周刊》的前任总编封新城评价窦文涛:他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
节目开播17年后的2015年是文涛的本命年,一位朋友帮他在香港黄大仙祠求了一个签,中的签是“王质遇仙”。这是一个古代传说:晋时一位名叫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遇山洞里两老翁下棋,便在一旁观战。
看了一会儿,老翁提醒他该回去了,王质才发现自己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家里时,才发觉村里已经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了。原来眼前的棋还没有下完,世间已经过去了千年。
文涛后来琢磨起来,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遇仙的王质。
1998年,他开始《锵锵三人行》的录制,不曾想,这一录就是接近20个年头。这些年来,他的生活似乎没什么太大变化,他陶醉在与时间无关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但回过头来看,他几乎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完成了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创举。
其实,刚开始的《锵锵三人行》不是这个样子的,它的最初定位是严肃的时事评论节目。就像在这些年的节目中,观众依旧能通过后期抠图,看见节目背景里面的一行小字:“Breaking News By WenTao”(由文涛说新闻)。
主持人采访两名固定嘉宾,当时窦文涛最头疼的问题是:既然嘉宾要固定,但没有一个专家是万能的,这个节目怎么办得下去?
当时窦文涛住在香港一个房东家里,在后来的采访中,他无数次描述过那个让他顿悟的深夜。
房东母亲去世了,但老太太的遗像挂在墙上,不让取下。
有天晚上,文涛失眠,坐在屋子里发愁节目的事情,他抬起头,看见遗像里老人的笑容,平和温暖。
他想到:能不能在台下怎么说话,在台上依旧用这种说话风格?就像朋友闲聊一样录节目就好了。
这个在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想法在当时的中国电视界不可谓不新鲜。
接近20年过去了,现在来到《锵锵三人行》在北京的录影棚,你能在监视器里看到主持人和嘉宾身处一幢奢华的海景房里,背后是旋转楼梯,这都是电脑特效的后期效果。
在现场,你能看到的只有光秃秃的绿幕。这些年来,《锵锵三人行》的录影棚始终没有改变太多,虽然片头动画换过几次,但开场音乐依旧如初。导演组试图在中间改换过,但后来迫于观众要求,又改回从前。
很多观众觉得,伴着原版音乐开场,才是打开这个节目的正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