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稳定的人有多可怕?(2)
情绪不稳定的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不仅会炸伤自己,身边的人也跟着遭殃。
2012年11月29日,因感情纠纷,武汉一名大一女生在校内遭前男友割喉身亡;
2017年11月12日,因为写作业与老师发生争执,16岁的湖南少年用26刀将47岁的班主任刺死在办公室;
2017年12月8日,因为觉得母亲管教过于严格,13岁的四川男孩将亲生母亲杀害;
……
这些生活中微乎其微的小事,对情绪不稳定而言就好比火苗,瞬间就能引燃他们体内的炸弹,最终酿成悲剧。
这也让我想起“杨丽娟事件”,16岁的兰州女孩杨丽娟因为痴迷刘德华,于是选择辍学追星。为了见到刘德华本人,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她的父亲还曾到医院卖肾,为她换钱做经费。
但一切努力过后,杨丽娟还是没能单独见到刘德华,最终,杨丽娟的父亲为了帮女儿圆梦,写下12页遗书,控诉刘德华无情无义,并投海自尽。
这件事当年轰动两岸三地,不仅杨丽娟家破人亡,刘德华也因此缠上官司,明明是爱,结果却成了损人也不利己。
情绪不稳定的人就是这样,她们大都喜怒无常,平时再怎么看起来人畜无害,温柔体贴,也有着潜在的威胁,因为她们的理智随时都可能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导致自己成为伤人的匕首。
而且,比起单个情绪不稳定的人,一群情绪不稳定的人聚集在一起更加可怕。
最近刷微博,看到有关某歌手粉丝的聊天截图,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
有一张聊天记录是关于这位歌手的一次公关危机,粉丝们纷纷提出点子,有个人说:“咱们力量太薄弱了,到最后只有自焚一条路。”接着有人回复:“那就自焚吧。”
这些言论听起来颇有点壮士出征,英勇就义的气概。不过细思极恐,因为这群失智的人已经把他们对偶像的爱,放大成了一种近乎邪教教徒般的偏执。
大不了鱼死网破,大不了同归于尽,大不了我为自己的偶像殉道。太多“大不了”聚集在一起,后果实在无法想象。
在网络时代,类似的群体事件其实屡见不鲜。2013年,因为鹿晗的生日与雅安地震发生在同一天,鹿晗的粉丝因为在微博刷屏无力而将矛头指向地震,诅咒灾区。
甚至还有激进的粉丝扬言如果有谁再黑他们偶像,就集体割腕自杀,为偶像陪葬,并附上割腕照。
看到这些真的是触目惊心,一旦集体陷入同一种情绪,且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场面极易失控。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曾说:
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一群情绪不稳定的人在一起,很容易被煽动,也很容易陷入自我感动中,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感情用事自然会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