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闲暇时间里,藏着你的前途(2)
《人生效率手册》中提到过一个例子。
说的是有个50多岁的设计师,在即将退休的年纪被公司辞退。
工作了大半辈子,原本以为可以领养老金,谁知道一张失业单,让他成了失业人员。
50多岁的人,还要跟精力充沛的20多岁小伙子挤公交、跑人才市场。
他家里还有刚上大学的儿子,和操持家务,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妻子。
但后来,他凭借高超的技术,克服万难,自己成立了一家工作室,还邀请了之前的同事,一起工作。
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前30多年,对下班时间的利用,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资源。
每个人的上班时间都有限,能好好利用下班时间的人,往往都是成长速度最快的。
有句话叫做:“功夫在8小时之外。”
你下班后做的事,才真正拉开了同龄人间的段位差。
如果你在8小时之外,只是吃吃喝喝,你会成为一名美食家,或者美食博主;
如果你经常淘宝购物,你会成为一名网购达人;
如果你经常读书,你会收获很多知识;
如果你经常听课,你会具备极强的思辨能力。
所以8小时之外,决定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认识一个勤奋的大四实习生,最近非常苦恼。
在提升自我上,他很舍得花时间和钱,但是感觉一点成效都没有。
坐地铁的时候,一定会背上几个英语单词;
骑单车的时候也一定要让自己听一段XX读书;
网上报名参加了各种付费课程,下班后准时去听......
但问题是,下班后的自我提升,好像并不能给他的职场生涯,带来任何正向反馈。
很多人像这位实习生一样,每天忙忙碌碌,但实际上没有任何收获。
其实他们只是看起来很忙,实际不是忙,而是茫然。
他们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所以只能什么都做。
忙,一定要为目标而忙,一定要为修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忙。
作者李娜提到过一件事情:
她有一个朋友是畅销书作家。
然而两年前,这位朋友还在一个公司里做会计,每天机械地重复,活得浑浑噩噩。
有一天,他听了一场演讲,得到了触动,觉得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下去了。
于是想到了自己最爱的写作,第一篇小说发布在豆瓣上,就被推荐到了首页。他受到鼓舞,每天下班之后的3、4个小时,就练习自己的文笔。
为了写得更好,他去报名参加了写作培训班。上课在外地,他就每周五乘夜班火车赶到那个城市。上完周末两天的课程,周日晚上乘火车回来上班。
半年之后,就有出版社找他出书。就这样,两年内,他从一个毫无激情的会计变成了知名畅销书作家。
可见,努力的时候,一定要找对正确、适合自己的方向。
四书《大学》里讲: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就像打井,你只有在正确的位置上,不停地朝一个方向使劲挖,才能挖出水源,获得一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