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7招,迅速判断出一个人的人品(3)
老板赶紧回来,才知道盗了他公司的,就是他最信任的年轻人。
当他出差后,年轻人假传老板指令,说是当天放假。等员工们全都离开,年轻人叫来搬家公司,把公司的电脑设备一古脑的全都搬走了,能卖的卖,不能卖的扔。这些硬件的损失倒不太大,让老板心疼的是所有的客户资料,全因此事付之一炬。
可怜的老板,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那年轻人挺好吗,你看他捡到别人的手机,并没有据为已有,而是追上去还给失主,多好的品性呀。
捡到手机都不昧,怎么到他这里,就突然变性了涅?
我们的思维,是走直线的。
看到男子在摆摊老奶奶面前流泪,就断定他善良有爱。看到年轻人捡起手机还给失主,就认为年轻人品性极好。
这个思维模式,并没什么问题。
有问题的,是人性本身!
人性不一定非走直线。
或者说:人性如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老鼠。
那么,什么是老鼠呢?
——人自身的欲念与欲望!
人性不一定非走直线,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道德许可效应。
普林斯顿大学的贝努瓦·莫林和戴尔·米勒两名教授,征召一些大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辩论。
辩论的主题是:女生蠢又笨,只配在家里看孩子。
毫无疑问,这是个错误的命题。参赛的两组学生,反方还好办,只要驳斥这个胡说八道就行了。艰难的是正方,要绞尽脑汁的以偏盖全。总之,在这场辩论赛中,反方步步得分,而正方则一败涂地。
辩论赛后,两名教授让所有的学生们,再参加一场招聘场景,以大老板的身份,从几名候选人中,挑选出适合做高管的人。候选人中,有男也有女,而且女性候选人更优秀。
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凡是在辩论赛中,反对“女生蠢又笨,只配在家里看孩子”观点的学生们,毫不犹豫的把优秀女性候选人全部排除,选择了差劲男性。
而正方,被强迫支持“女生蠢又笨,只配在家里看孩子”观点的学生们,反倒能够客观的筛选。
怎么会这样涅?
这,就是人性的道德许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