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7招,迅速判断出一个人的人品(4)
道德许可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认为自己“道德高尚”时,更容易做不道德的事儿。
换句话说:当人自认为是好人时,更可能做坏事。
见了卖糖葫芦的老奶奶而落泪的男纸,毫不犹豫的暴力劈腿,因为他认为自己太善良了,这么善良的人劈个腿打个老婆,咋啦,不行吗?
捡到失主手机归还的年轻人,在得到老板信任后,把公司盗卖一空,因为他认为自己人品太好,总是为别人着想,应该也替自己打算一下了。
那些口头上支持女性权利的人,行动中可能对女性更挑剔、更苛刻。
警惕那些以正直、善良而自居的人,他们很有可能也做出坏事来。
道德许可效应,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精明的商家,会利用这种社会心理进行营销。
在美国,麦当劳经常推出他们的健康菜谱。每逢这时候,食客们就蜂拥而至,前来品尝“健康菜肴”,但当食客走进餐厅时,却很少有点健康菜谱的,反而点了更多他们超级喜爱的垃圾食品。
心理学家说,这就是人类饮食时的道德许可效应。当这些食客们决定来餐厅吃健康菜谱时,就认为自己已经为减肥做出很大努力,已经很辛苦了,所以要多点几道不健康、高脂肪的垃圾食品,犒劳犒劳自己。
——实际上,食客们所谓的减肥很努力、很辛苦,只是他们内心的一个想法。
——正如那些以道德高尚自居者,都只是自己心中的想法,并非是事实。
道德许可效应,让人性在这里拐了个弯。
让直线式思维判断,统统落了空。
那么我们该怎么判断人品呢?
——仍然是直线思维式的,但要洞穿道德许可效应的幻像。
第一:要看一个人的言谈,他是自我标榜者多,还是倾听的时候多?
第二:看这个人是付出者,还是给予者?
第三:接受工作时,他是反抗意愿明显,还是立刻行动起来?
第四:遇到挫折时,他是沮丧?抱怨?还是淡静?
第五:这个人爱读哪些书?喜欢哪类型的人?
第六:他是否有足够的幽默感?还是沉迷于人格表演?
第七:他有没有自我觉察力?有没有自我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