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父亲欠女儿的肯定,都会变成她成年后的自卑(2)
佟丽娅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她曾经在博客里说,自己是“死了也不能和家人团聚的人”,因为在他们家族人的观念里,女儿是要嫁给别人的,家族墓地里不会留她的位置。
也是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佟丽娅从小就被父母寄养在奶奶家,没有享受过一天应该受宠的童年。
12岁时,佟丽娅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新疆艺术学院附中,经过4年的努力,16岁的佟丽娅就被选入新疆歌舞团。
但是这一切她的父亲都没有过任何赞美。21岁时,佟丽娅突然辞去歌舞团的工作,备考北电,当时佟丽娅的父亲,不但没给她鼓励,还猛烈地泼冷水……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在《养育女儿》一书中提到:
女孩的自我价值和自信都和她与父亲的关系直接相关。父亲如何看待她和父亲如何表达对她的爱,是她作为人的自我价值的核心源泉,这也会影响到她女性特质(活泼可爱、温柔大方)的形成和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佟丽娅的父亲极少给她鼓励和夸赞,自然也就难以建立自信。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有多缺爱,在爱情里就有多卑微。一个女孩有多缺少父亲的肯定,面对异性就有多自卑。
美国密西根大学曾进行了一项为期50年的100项调查,发现69%的女孩,认为自己的自信心更多来自于父亲的赞扬与鼓励;40%的女孩显示出和异性交往的能力与父亲有关。
有一个女孩曾这样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据说爸爸在我出世后,因为是个女儿并且是很丑的那种,一直不肯抱我。所以在我的记忆中不曾跟爸爸讲过几句话,他甚至从来不带我出去……我认定了这一切不好感觉的根源都是因为我的“丑”。
由于这种心理,我在上小学时就认定班上最难看的女生是我,到了初中最难看的还是我,甚至大学也是这样……尽管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我一直感到很自卑。
现在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共度今生。因为我总是很担心,我的配偶也会像父亲一样嫌弃我的外貌……
为什么爸爸的一句评价对女儿的影响如此之大?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一个理论叫“恋父情结”。和男生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 一样,女生在 3~6 岁时,会开始产生“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
这个阶段的女生会比较依附爸爸,她们会视爸爸为家庭的领导者,唯一的供养人,希望可以取得爸爸的注意力和认同感。女生的“恋父情结”甚至会维持到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