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须学杜月笙,立业当学曾国藩(2)
靠笨招,拢人脉
1820年,道光皇帝上台,穆彰阿凭借多年官场历练,官位一直飞升,且他掌管着清帝国的人才贮备库翰林院。
1838年,曾国藩获了个“同进士出身”的资格,这就意味着他进不了翰林院。年轻时的他傲气很高,他觉得这是奇耻大辱,于是准备收拾包裹回家。他同乡好友郭嵩焘惊问:“干啥去?”
“回家!”
“糊涂啊。走,我带你去找老乡苏崇光。”
郭嵩焘带他去见苏崇光,苏崇光对曾国藩说:“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你得拿出你的才学,打动中堂大人。”
曾国藩连觉也不睡,连夜写了诗文,经由苏崇光送给穆彰阿。
第一次失败了。中堂大人看了两眼,就没了下文。
曾国藩心灰意冷,夜里得了重感冒,浑身发烫。但他一想到家中父老,于是撑着孱弱的身体,又撰写了一篇文章。
结果还是失败。
于是曾国藩铺好纸张再写,反复持续了十几天。一天,苏崇光异常高兴地跑出来,指着曾国藩说:“你呀,真厉害,竟把中堂大人给感动了。中堂大人要见你。”
穆彰阿一见曾国藩,便说:“你的诗文一般,我之所以要见你,就因为你知不可为而为之,持续不断向我送诗文,这种毅力打动了我。”
凭借这股“笨劲”和毅力,曾国藩拓展了自己的人脉,通达了前途。
用钱笼络出来的人脉,终归因为钱而溃散;而用心经营出来的人脉,坚固稳久且永不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