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须学杜月笙,立业当学曾国藩(3)
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说我打仗没啥诀窍,如果有,那就这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从不相信“四两拨千斤”的取巧之事,他只推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常言道:兵贵神速,庙算神谟,但曾国藩不吃这套,他就靠“结硬寨,打呆仗”这一招吃遍天下。
太平军攻势很猛,善用奇谋,但在曾国藩面前却一点儿法子没有。
曾国藩带领湘军每攻打一座城市,他先不急着开战,而是修墙挖壕,即可防止火炮攻击,还能防止马队袭攻。
每次向前推进一段路程,就又重复修墙挖壕。曾国藩攻城,不求快,只求稳。
曾国藩攻打武昌、九江、南京,全都是采用“结硬寨,打硬仗”之笨法。
然而就是这个“笨法子”,彻底击败了最聪明的太平军。
曾国藩著名的人生哲学之一:“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过笨功夫的人。将笨发挥到极致便是聪明,将拙发挥到极致即为大巧。
唯天下之至柔,能胜天下之至刚
年轻时的曾国藩心高气傲,朝廷下上乌烟瘴气,他过得很憋屈。
1850年,咸丰登基。曾国藩上报一道痛诉咸丰缺点的奏折,咸丰看完龙颜大怒,摔奏折,立刻命军机大臣将他拖出去砍了,幸好有多位大学士劝谏,曾国藩才保住了小命。
太平天国逐渐壮大向北进军时,曾国藩的家乡湖南已经陷落,于是,咸丰命曾国藩回湖南兴办团练,保卫自己的家乡。
曾国藩刚回湖南,第一件事便是整顿治安。
据记载,四个月内,在审案局被斩首的犯人多达一百多名。因此,当地人都送曾国藩外号“曾剃头”。
湖南地方治安好了,其他官员却不干了,先前的官场“潜规则”可以捞点油水,现在正直的曾国藩严禁审案收受贿赂。加他上半年来办案神速,官员更是羡慕嫉妒恨。当时长沙城中文法史,皆视他为仇敌。
为挽救国家,曾国藩自己动手训练,于是威名赫赫的湘军就诞生了。
湘军军纪肃然,队伍十分工整,士兵将士之间秩序井然,然而湖南本地的绿营军心里不爽,“你堂堂半路冒出来的军团,敢这么威风?”
于是,绿营军开始挑事儿,几个没脑子的绿营兵公然持刀夜闯曾公馆,幸亏曾国藩逃跑及时,才免于被伤。
曾国藩说:“我惹不起你,还怕躲不起你吗”,于是他带湘军前往衡阳。历经艰难险阻,他终于练出一万多湘军。
湘潭之战,湘军大获全胜,咸丰嘉奖曾国藩,并命湖南文武百官,都听曾国藩调遣。
湘军支援江西时,曾国藩需就地筹饷,江西巡抚陈启迈仇视他,并扬言说:“谁敢给曾捐银,就给谁好看!”
曾国藩筹饷不利,处处碰壁,这一年,曾国藩说当时情况为“积泪涨江”。他甚至一度抑郁,想要寻死。
抑郁还没好,曾国藩的父亲却突然去世。他向咸丰请求回家守孝,咸丰大怒说:“到底国家重要还是守孝重要?!”
曾国藩无奈,上书奏折说:“身为臣子,当以国为重。但纵能治军,却不能筹到粮饷。”
咸丰不懂话中之意,于是曾国藩直接摊牌说:“要我回去可以,但你得给我督抚之权,不给,那我就不出山。”
当时正好太平天国闹内讧,咸丰眼观局面之后,对曾国藩说:“得了,你在家好好守你的孝吧!”
在家守孝时,曾国藩愈发抑郁,经常失眠。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他,开始“重塑金身”,即自我反思——我到处碰壁,是因为我内心不够强大,我身上有两条主要弱点:
一是缺少“谦”的美德。骨子里有些傲慢,说话很冲很直。
二是不够圆滑。在官场不能隐藏真我,行事过于方刚。
读了两年老庄之学,曾国藩可谓是“浴火重生”。他幡然醒悟:只有懂得柔滑行事,谦慎做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唯天下之至柔,能胜天下之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