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赛检验教育教学成果(3)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伟说:“这个榜单以前没有看到过,更没有详细研究。学校师生之所以看重它,是因为这个榜单更多的是一个客观统计。还有就是,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这个榜单统计的全部是全国级的赛事,它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还检验出教师的育人成果,这些奖项可以说是学校多年教育教学的结晶。我们看到的不是过程,而是更直观的结果。”
这几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建设特色鲜明、国际先进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确立了“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坚持“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明确了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议的办学思路。
面对职业教育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学校从教学理念、硬件建设、技术支撑、制度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适应新形势,创设新机制,确立新制度,开创新局面,建立了学校、北京市和全国比赛的三级赛制,创立了比赛与日常教学不断融合的新机制,营造了人人争先、团队合作、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共同进步的发展环境,为职业教育改革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动能。
比赛项目都和教学紧密结合
据统计,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得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其中,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代表队实现了测绘赛项自举办以来的“六连冠”。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仲凯、郜尚发、王飞、姬广鲁是2017年的参赛学生,测绘赛共由3个项目组成:数字测图,导线测量,水准测量,而这些都是平时学校教学中的内容,也是学课上需要掌握的重点。因此,熟练掌握这3个项目的内容并不完全为了应试,而是测绘的基本功。
仲凯还记得,这几年,为了增长专业能力,他和同伴们几乎把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附近的所有地方都跑遍了,有人的马路、小区、公园,没有人的山里也去过。有一次,指导老师给他们指了一条路,让他们几个人沿着路一边走,一边测量,完全没目标,完成后再回来。在仲凯看来,“这样的测量特别考验人,也容易出错,测了之后,有时候成果不合格,需要重新测量。陌生路线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云南参加比赛的时候,由于吃的东西比较辣,老师和同学都拉肚子了,这种身体情况几乎持续了一个星期,到了正式参加比赛的时候,感觉身体还有点累。测绘比赛需要现场数字测图,需要通过卫星GPS接受信号。然而比赛那天,意外出现了,仲凯发现他和同伴的接收器收不到信号,如果比赛的过程中信号不好,会直接导致测量的点精度不够。通过简短磋商,他们决定牺牲时间重启信号接收机仪器,在调试了8分钟后,仪器又开始工作了。仲凯等4个小伙伴深深地出了一口气。根据比赛的最新规则,这项比赛的3个项目“数字测图,导线测量,水准测量”都必须拿到一等奖,才能够取得综合一等奖,比赛不设单项奖。“在比赛中,我们必须学会齐头并进,全力配合。”仲凯说道。
王伟说,凡是参加的赛项,都和教学紧密结合。不是为了应试为了拿奖,从本质上说是专业建设的导向,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近年来,学院实行校、市、全国三级赛制,以赛促教,以赛带学,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都要参加技能大赛,至于参加哪个,看他的兴趣和水平。觉得自己水平一般的参加校赛,通过校赛的遴选参加市赛。学校绝对不是只挑选几个尖子长期进行集训,为获奖而获奖,而是主张把竞赛内容纳入教学当中,有些竞赛内容变成了选修课和社团兴趣班,围绕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全面构建。
学校为创新思维的孩子多提供机会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协会创办于2009年11月,在7年的时间里,学校大力支持,师生共同努力,将协会打造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学习和创新基地,培养出一批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从2009年开始,这个协会就取得了各种国内大赛的优异成绩,可以说是持续刷爆了朋友圈。
就拿2015年和2016年来说,取得的成绩如下:
2015年6月获得北京市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2015年7月获得在江苏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冠军,以及ROBOTAC最佳策略奖。
2016年4月获得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京津冀”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2016年7月获得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冠军以及ROBOTAC最佳技术奖。2016年8月获得在福建举办的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特等奖。
2017年7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冠军没有花落他家,再次被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捧回。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郝承亮就是2017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代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赛的队员之一,谈到自己在这个协会的收获,他说:“太大了,大到无法用一句话简单概括。”
平时下课一有时间,郝承亮就会到机器人协会的办公室里。“指导教师会围绕比赛给大家定一个目标,但不会手把手地教我们该怎样做,会员们自学讨论,自己研发自己设计零件,后期还要自己制作。”
据介绍,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有一定的对抗性,而呈现的方式又非常娱乐性,即不让对方的机器人攻入自己的阵地。2018年的赛制已在元旦作出来规则,春节后选手们会动手进行制作参赛的机器人。有半年多的研发、组装、试验的时间,一个机器人做出来需要不断通过在场地上走动来进行调整,一般来说,都需要多次改进,有时候效果不理想,还需要推翻了重新制作。“每年,我们在机器人上制作上投入的精力很多,因为机器人身上的主要部件需要通过数控机床和3D打印来完成,还有光电传感器,安装的支架,以及很多小的零部件都是形状比较怪异非标的东西,需要用铁、钢等材料加工完成,很考验能力。”郝承亮说,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么能吃苦。
学校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春芝说:“这些知识能力的积累都和所学专业息息相关,同时还需要创新性思维,绝对不能复制和抄袭以前的机器人制作和创意。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数控加工实训基地、逆向工程服务中心等都在此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除了设计制造零部件,电器、电路板也要学生自己焊接,电机安装的组装也的学生自己完成。”
“培养创新人才不是开一两门课那么简单,要有一个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意识。上课的老师如果自己不够创新、不懂创新,只是靠案例概念死板地传导给学生,那么有可能学得太多条条框框。创新需要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不是凭空而来的。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一定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机会,原因是创新和兴趣有关,还与潜力潜能有关。”王伟认为,“作为学校为创新思维的孩子多提供机会,不断找到兴趣和潜力所在。有兴趣和潜力又在创新环境中,才有创新能力。通过大赛,很多孩子找到了自己的潜力,凭借兴趣,他们一定能够进行创新,并能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