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像村上春树一样能写,首先你得学学“钱德勒方法”
谁都知道,要谈一个作家对另一个作家的影响,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作家本人夫子自道,而不是听大学文学系里那些搞比较文学的所谓的博士生导师在那里瞎掰,但这种在局外人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对许多作家来说却倍感为难。与学者总想找到某个师承或者一个精神与现实的父亲相反,作家更希望自己无父无母,或者,最起码让人觉得自己无父无母,所以他们对此总是羞于启齿。这一点,在中国作家身上表现得尤甚,有的人甚至抄袭了别的作家的东西被抓住了都不肯承认,可想而知,那些悄悄地学习和借鉴了别的作家的创作的人会是一幅什么样姿态了。
村上春树为钱德勒的日文版文集亲自作序,谈论自己如何受到这位作家的影响
不过,与这些中国的同行不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则对此毫不隐讳,他除了疯狂翻译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外,还喜欢直言不讳地谈论自己的作品所受的别的作家的具体的影响,有时甚至细致入微,大到人物塑造,小到情节结构,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如他就曾不止一次谈论自己喜欢的美国侦探作家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
“雷蒙德.钱德勒是我1960年代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他的主人公都很独立,他们独自生活的方式给我印象深刻,他们孤独,但在追寻一种体面的生活(美,杰伊·麦金纳尼著,赵武平译 ,《在国际流行文化的试金石上》,文汇报,2002,9,25)”。
这并非戏言,正是出于对钱德勒的长久的喜爱,2006年,村上春树才不惜工本,花大力气把这本书翻译成了日语予以出版,据说,首印即已突破十万册。
早川書房版,村上春树翻译的《漫长的告别》
尽管我和村上一样,也是钱德勒的超级粉丝,但我觉得,钱德勒这本书一口气卖十万册(如果不是书商在谎报军情的话),除了这本书自身的魅力外,村上的热心推荐和翻译应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钱德勒这本书的畅销,包括村上的畅销都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所以,让我们先撇开这本书的印数不谈,来看看村上到底从钱德勒身上学到了什么。多年前,村上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过一个讲演,谈到自己的《寻羊冒险记》时坦承,他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 “钱德勒的方法(Chandler’s method)”,即 “小说的主人公将是个孤独的城市中人。他就要开始寻找某样东西。在他追寻的过程中,他将纠缠到各种复杂的情境中。当他终于找到他寻找的那样东西时,它已经要么毁掉要么永远失去了(美,杰.鲁宾著,冯涛译,《倾听村上春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第90页)”。
对照《寻羊冒险记》的情节结构,我们自然很容易找到其中的契合之处,所以,也无怪乎当一个美国读者戏称村上的这部小说的英译名应为 “大羊(The Big Sheep)” 时,村上会发出会心一笑了。因为钱德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名字《长眠不醒》的英文书名为 “The Big Sleep”,与 “大羊” 的说法不仅神似,而且音也似,自然让村上感到欢喜莫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