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欧美作家的夏日书单开启新作巡礼|7月世界文艺外刊封面
中华艺术宫新辟常设展精选捐赠作品| 美国汉学家所著沈从文传修订再版 | 孙频谈女性写作 | 侯孝贤谈电影中女性形象 | ......
每个月
我们都会纵览全球文学期刊封面话题,
遴选有趣而广博的介绍给大家。
7月,来自不同作家的夏日阅读书单
展现了新作非凡活力。
《联合文学》
新十年作家群像野生观察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或许文学也是这样,热爱创作的人多了,就形成圈子。最早从文友通讯、创世纪诗社到现在的网络时代,出现过大大小小以文会友的社团,文友之间也经历了不同形式的转变。文学样态遭逢了怎样的变动?当代的文学社群该如何继续经营?文学是否又能走出新的读写可能呢?本期《联合文学》试着重新与文友们通讯,邀请多位青年作家,看青年作家如何养成,重整并期待新十年作家群像的文学样貌。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专访角谷美智子
曾任《纽约时报》首席书评人的角谷美智子,一直被誉为“英语世界最权威的评论人”。作为评论家,她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找到具有独特声音和视野的、身怀讲故事天赋的新作者。她也喜欢沉浸于非虚构文学,因为这些作品让人们关注过去,看见被藏匿的历史。作为一名记者,她觉得自己有评论政治小说的责任,但最爱读的,依然是那些让她感到惊讶、激动和敬畏的作品。在从事文学评论的几十年中,她注意到了移民文学在美国的繁荣,越来越多的移民或是移民的后代,开始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在她看来,移民文学本身就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分,纳博科夫、亨利·罗斯都是移民文学的代表。这些作家带来了更为立体的世界观,在观察美国时,也显得更为敏锐。
《卫报》
作家的夏日书单
今年夏天,《卫报》又为读者带来了知名作家的夏日书单。其中,朱利安·巴恩斯在看的是展现巴黎战后艺术家群像的《左岸》,以及讲述1945年至1970年间伦敦艺术家生活的《现代派与特立独行者》,为了纪念菲利普·罗斯,他或许还会再看一遍《美国牧歌》。约翰·班维尔推荐了罗宾·罗伯森的TheLongTake,这部诗集以令人心碎的笔调,还原了战后的美国,在班维尔看来,这就是一部最好的、印在纸面上的黑白电影。《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读的是《不自由的路》,这本有关欧洲、美国和俄罗斯的书,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世界局势,而赫拉利本人的新作也即将出版。
《文学评论》
弗兰·奥布莱恩书信集出版
直到去世,爱尔兰作家弗兰·奥布莱恩都没有获得对自己小说的认可,然而近几年来,奥布莱恩已经被认为是和詹姆斯·乔伊斯、塞缪尔·贝克特并列的爱尔兰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他的身份具有一种模糊性:他总是在用假名写作,弗兰·奥布莱恩只是这些假名中的一个。他原名叫布莱恩·奥诺兰,是一位公务员。当他用弗兰·奥布莱恩写作时,他是小说家,当他换上别的名字时,他又是《爱尔兰时报》的专栏作家。这些不同的身份居住于同一个身体,彼此之间却从未有过紧密的联系,而阅读他的书信集,则是了解这位身份神秘的作家的最好方式。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3-22
扫描左边可进入微店
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