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练可能要失业,未来将是AI教练的天下
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设立,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中国“全民健身日”。而苹果于本周一宣布,在8月8日当天,用Apple Watch完成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体能锻炼,即可获得2018全民健身日专属奖章。苹果利用其生态帝国般的号召力,在用户健康生活方式上不断加码,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健康、运动、健身,似乎已经牢不可分,走在街上,常常会有人递上传单:“游泳健身看一下”,仿佛在提醒:嘿,哥们儿/姐们儿,你该管管你的身材了。其实健身这个事情大家都感兴趣,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是比较辛苦难以坚持,另一个就是健身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健身教练的骚扰办卡什么的,体验总是比较尴尬的。不过,这种格局可能很快就要被打破,人工智能正在以旋风的速度席卷各个行业,AI教练相信很快就会替代传统的健身教练,成为更省钱而且更有效的锻炼指导方案。
Apple Watch版本的启示
2017年底,阿迪达斯宣布停止硬件产品开发。同年11月,美国知名高端运动品牌UnderArmour(安德玛)也宣布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此前安德玛曾与HTC合作推出运动手环、心率带、智能跑鞋和智能体重秤等智能硬件产品,可惜销量不美。而耐克于2014年就撤掉了旗下智能运动硬件部门,同时关闭了Nike+Fuelband智能手环和Nike+系列运动手表等智能运动硬件产品线。
表面上看巨头们纷纷撤离,可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下半年起,全球可穿戴市场热度持续保持高增长,全球出货量屡屡创造新的记录。苹果超过小米和Fitbit成为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冠军。预计2018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达到446.0亿元,增长率为26.5%。
而在宣布退出可穿戴市场后,阿迪达斯和耐克于2018年年初分别发布了新款智能手表。其他运动品牌厂商也纷纷成立和扩展软硬件研发部门,各大品牌不断地为产品赋予智能和科技的因素,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黏度和品牌溢价,乘上这趟满载AI技术的列车。
Apple Watch已然是智能硬件的领军产品,其上附着了大量的传感器,可以收集人体更多的数据从而实现了一个人生理指标的数据化。而跟随Apple Watch出现的各种智能产品,也同样在不同程度上在完成这个目标,从行走到心跳到睡眠,都会有一个比较详细的监控,这使得更高维度上的健康指导成为现实。比如Apple Watch Series 3 有了气压高度计后,就有了气压高度计的相关数据,咕咚app可以准确获取海拔信息,继而实现了滑雪运动的记录,可以帮助用户记录滑雪中的每一次回转,,展现三维的滑雪轨迹。而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还会有更多更详尽的数据可以被记录。运动数据的不断升级是因为它的价值是分维度的,高维度数据比如心率、体脂、血压等等,比低维度的步数、配速更有价值。目前看来,咕咚通过自有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和第三方电子设备的接入,不管在智能数据的采集维度上,还是可支持设备的数量维度上,都保持了行业领先。
数据化是智能化的前提,智能化也一定要以数据化为基础。每个人去健身房的时候,都会被健身教练拉着去测一次体脂率,不管这个数据准确不准确,都会成为教练激励你买卡减肥的重要依据。而随着智能体脂秤的普及、技术的进步和更迭,行业已慢慢带来改变,而改变到一定程度,就会从量变成长到质变。所以当智能设备可以更为精确地记录人体变化数据的时候,相应的智能健身系统也就出现了。智能体脂秤可以精准记录你十几二十项身体数据,关联的APP的详细数据分析还可以推送最适合你的健身方案、健身装备等信息。
很多小区还出现了小型的“智能健身房”,无需值守,一切由智能设备来管理。比如“光猪圈”,会员通过APP一键购卡,进店“刷脸”即可。会员只需佩戴健身手环便可按需解锁任一设备、随意挑选心仪位置的更衣柜、智能控制淋浴。与此同时,健身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包括进店次数、体态测试报告、有氧里程、力量累计、卡路里消耗等都会被记录在“光猪圈健身”APP上,形成会员的个人专属健身数据档案。
健身软件Keep也开始往硬件化发展,做了自己的跑步机,还有线下健身房keepland,对标“超级猩猩”,思路很清晰,一样是从软件开始去涉足硬件开发、打通用户的线上和线下分界,从粉丝开始变现,从数据收集到数据指导,反向继续完善生态和系统。
这和智能手机市场倒有些相似,之前小米做互联网手机的时候也是先从系统开始做的。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会涉足到周边硬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而目前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做手环、手表、体脂秤等科技含量十足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