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一曲相思异地恋,情歌王子颂七夕(3)
老爹任性咱不怕,就怕任性有文化。
秦观的老爹崇尚儒家思想。
秦观从小就熟读儒家经典,可是他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上。
这事儿都怨王安石。
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神宗熙宁四年二月丁巳,更定科举,从王安石议,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
高考政策怎么能说变就变呢,以前不是“以诗文为重”吗?现在倒好,谁的论文写得好谁就可以被录取。
这让经历了“头悬梁锥刺股”的考生们情何以堪!
不过秦观倒是没有退缩,他迅速调整努力方向,把他对政治上的理想付诸于“文”,把对生活的感悟付诸于“诗”,把情感的宣泄付诸于“词”。
不是说“诗庄词媚”吗?
至于后来他的词为什么会越来越有名气,这和他的性格发生巨大变化有关。
这里不得不说说一个人——苏轼。
秦观第三分裂的,是关于他的老师。
没错,他的老师,就是苏轼。
苏轼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啊!
谁能当他的弟子,那要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气呦!
可是对于秦观而言,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秦观听说大学士苏东坡就在离他们不远的徐州任知州,就提前模仿东坡的书法,练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这一天,东坡和朋友去扬州游玩儿,他们来到了一座寺庙中,发现墙壁上挥挥洒洒写着一首诗,不由得欣赏起来。
可是看到最后,署名居然是“苏东坡”,他着实吓了一大跳,实在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来过这里。
此时躲在一旁的秦观奉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前来拜见偶像。
苏东坡看过之后哈哈大笑:“原来在墙上写诗的是你小子啊!嗯,文章写得不错,有屈原宋玉之才啊!”
这里秦观也耍了个小心机,他知道东坡在徐州的时候抗洪,洪水退后建了个黄楼。
所以他歌颂东坡的这篇《黄楼赋》,老苏看了能不高兴吗?
秦观拜师,顺理成章。
有了苏东坡做老师,一时之间,秦观声名鹊起,身价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