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温度征文:细戏汉字“人”三则

copyright http://www.0668bo.com

《细戏汉字“人”三则》
作者:万水千山 // 荐稿:一默

《细戏说人之一:“人”》
好久没有写东西了,恐怕朋友们都生疏了万水千山了吧,昨夜无眠,构思了一个大的主题,即“人”,几经把玩式的玩味,有了几篇小东西,望朋友们关注。
人,仓颉造字既有之,金文大篆如此写(粘贴不过来),汉仪粗篆如此写(粘贴不过来),是一个人的背与四肢的侧面图,形象的说明,人还未完全直立行走呢。您看,和如今的“入”字一样吗?。
这一撇一捺,看来最简单不过,在万水千山看来,确有商榷之处。撇可以看做是撇出,即付出;捺看以看做是纳,即纳入。这个一撇一捺的支撑,有意思!
那么,这篆体的人字是不是如同儿时的人,也就是先天的呢?只懂得捺——纳入,不懂的撇出——付出呢!所以,捺覆盖了撇。当今的人这个汉字,是后天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号召意义,撇掩盖了捺,也就是说付出压制了纳入。
然,每个个体的人,是这样的吗?自有众论。无论怎样把简单的支撑置换成付出大于纳入,也阻挡不住私心的膨胀!正所谓,有人必有私,有私必有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个体人私心自己,自己私心家庭,家庭私心集体,集体私心社会,社会私心民族,民族私心国家,国家私心全人类!
一个家庭来讲,夫妻最近,是个共同体,上代人和上上代人就疏远了,懂事的碍于体面和国法,较孝顺,对簿公堂的也频上荧屏;一个社会,小集体是利益共同体,不顾大局,肆意垄断或排挤;一个世界,同一民族同一国家是利益共同体,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要说不出国门,就是在家里还大骂敌对国呢,呵呵!一个世界,很难是同一个梦想!
不是爱集体、爱民族、爱国家,而是爱共同的利益,既大私也!有意思的是:人之私可贬,民族之私可责,国家之私可歌!

《细戏说人之二“家”》
家,按篆书隶书整理,古代“家”应该这样写(粘贴不过来)。自古说是房下有豕(即“猪”)才是家,豕代表物质或生产品。依万水千山独家断解,“家”上并非宝盖儿——“房”,而个“人”,下面不是“豕”,而是四个人:中间是一个大“人”,下面是两个“人”,还背负一个小“人”。
家,是五个“人”,自上而下四个层次,共四代人。
最上面的人(后变形整理为宝盖儿),不能看做是一个人,而是第一代人;
中间的人(后变形整理为一横),也不能看做是一个人,而是第二代人;
下面的侧立的两个人,图片是不是像小两口呢,无疑是第三代人;
小两口背负的小人儿,当然是第四代人了,而且,响应号召,独生子尼!
按古代,第四代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第三代人才16(平均,一下各年龄表示,均同)岁,第二代33岁,第一代充其量50岁;
按当代,第四代出生时,第三代24岁,第二代49岁,第一代恐怕72岁了;
按现在的政策,第四代出生时,第三代30岁,第二代61岁,第一代92岁。因为,第三代必须等第二代年满60时,才能退休带孩子,所以,必须推迟生育年限,来适应延迟退休政策。这就苦了第一代人了。
可以说,古时候,五世同堂容易,因为生育年龄很靠前,但是,平均寿命太短,除非大富大贵人家,还同时具备不淫欲的人才能活到五世同堂。
当代人的寿命长了,可是生育政策却变了,受23岁法定结婚年龄之制约,五世同堂的第一代必须在97岁左右。
无疑,第五代是第一代的催命鬼、追杀的无常啊!所以,五世同堂者赶紧给“小五”起名“五世”,哼哼,当今五世在哪里啊!
现在呢,“小四”成了催命阎罗了,你想啊,92岁高龄的第一代人才能看到曾孙,谁敢想等曾孙30生子,做五世同堂的美梦?恐怕连哈哈大笑都不敢吧,先把气儿倒顺才是真!
所以,“家”只设计了四代同堂。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亲情。
有几个爷奶能被孙子孝顺的呢,更何况是曾孙呢,既是五世同堂,恐怕玄孙都不知道高祖叫什么了吧?!叫名讳,还是叫老老爷爷呢?
代沟、代代沟太深太远了,何感情可言。好在,叔叔婶婶、叔爷叔奶被“计划”的少了,能跟60多的爷奶有感情就不错了!第一代无论是宝盖儿还是个人,无所谓——
话外言。
好多,不是全部,带有宝盖儿的字都与人又直接间接的关系。
寓,人偶至才是家;室,人须至才是房;宝,人可用的才是宝贝;
人有子才是“字”,无子待字闺中;人有丁才能“宁”;人有女才能“安”,只有儿子是不够的;人的上臂——厷,最“宏”;人有寸(屈指为寸)才可“守”;人有疋(布)才笃“定”;人成龙才得“宠”。
人有了才“宥”;人无了那就“完”了。看看,“完”只剩钱了!
人一个口,只能写成“囚”,就是闭嘴;而两个口,才有权利说话,就是“官”,还能住好地方——“宫”。
有人问,那么“宇”呢,这个字必须同“宙”在一起,“由”“于”有了人,认知了时间空间,才有的“宇宙”,不然,宇宙的存在就没了意义。
有人问,“穴”呢,穴下不是人,是两堵壁,所以是穴,不是人呆的地方。
等等,不一而足;不是宝盖儿的全部,玩笑而已,别杠哟!

《细戏说人之三“仁”》
仁,很有意思的一个字,仁德、仁爱、仁义、仁政等等。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圣人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标准和境界。包括孝、悌、忠、恕、礼、知、恭、宽、信、惠等等。
仁,是一种文化,一种素养,一种伸手可得的东西。
但为什么此字的主体是个“二”呢?这就是戏说喽,听听罢了,万水千山以为:
其一,人可以写成“亻一”,那就好理解了,他人就是“亻二”。也就是说,为了他人才是“仁”,为了自己才是“亻一”。
其二,仁,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是无法“仁”的,延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说既相处之道也。
其三,仁,即所有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仁的终极意义之所在,这也是社会和谐的本原条件和可能。
你仁,可以带动他也仁,你不仁,就不要希望他来仁。更高境界是,你的“仁”,不希望他来“仁”你,而是希望他去“仁”其他人、更多的人!“仁”的最高境界就是为了集体、民族、国家而成仁!
所谓以人为本,不外乎以仁为本。是为仁政。
如此好的一个字,当然也是个姓喽。多是满蒙人,当代姓氏排名三百之外。仁姓起于周代姬姓,五代时甘肃回鹘可汗族自冠仁姓。清有仁佳氏,后改为仁姓。仁姓多见徐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