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为什么我不能玩手机?”,你的回答很重要
文 | 叶听枫· 主播 |北辰
来源: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暑假期间和几个朋友带孩子出去郊游。
我们搭好了帐篷,带了午餐和玩具,结果小朋友们却躲在帐篷里,一人一个手机,喊了几次都不出来。
孩子们之间完全没有想象中兴高采烈地玩耍,反而多半的时间都在扎堆玩手机,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女儿平时很少长时间玩手机,于是跑过来问我:“为什么别人可以玩这么久手机,我却不能?”
我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回复她。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不玩手机,但在大环境下,当别的孩子都在玩手机时,我们的孩子要如何自处?
周末与妹妹一家吃饭。3岁的小外甥用手机看动画片,边看边揉眼睛。
妹妹说,孩子因为经常玩手机,得了干眼症,这几天正在上眼药水,说着就把手机抢了回去。
结果小外甥“哇”地哭了起来,边蹬腿边喊“臭妈妈、臭妈妈”。
无奈,妹妹又把手机塞了回去,哭声戛然而止。
手机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成了“哄娃神器”了?
孩子不吃饭,孩子打扰我们工作,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
一个手机就能全部搞定。
而在我们纵容孩子玩手机的同时,法国已出台了新的法案:中小学生在整个校园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机。
这一举措从2018年9月已开始全面实施。
有调查显示:0-5岁儿童,智能手机使用率超过80%,3岁起就玩手机的孩子超过30%。
然而,“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生前却不让自己的三个孩子玩iPad和手机。
他说:“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作为研发者,他深知智能产品对孩子的伤害。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试:
他们让三组5岁的孩子在纸上画小人。
结果,每天几乎不看电视的孩子,画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出的小人简单、呆板。
而看电视内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画出的小人要么断手、断脚,要么身体不完整或只有局部,显然是孩子被电视中的某些不好的内容影响到了。
心理学家得出结论:让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会大大损伤孩子大脑发育,影响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且,这种伤害日后会很难弥补。
现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镜,多是因为过早接触电子屏幕造成的。
因为动画片或者儿童游戏大多色彩艳丽,画面转换过快,极易让孩子的视觉神经系统疲劳。
华盛顿大学有项实验证明:孩子从10个月起,每增加1小时看电子屏幕的时间,7岁时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风险就增加10%。
来自电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强烈的,适应了快节奏的孩子,很难在相对平淡的、静态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凝聚注意力。
一位小学老师说,课堂上坐不住、爱走神儿、静不下心来看书的孩子,80%都有爱玩手机、看电视过多的习惯。
另外,玩手机还会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响身高增长和身体发育。
爱玩手机的孩子,正被手机一点点偷走健康和学习能力,早早就丧失了在同龄人里的竞争力。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举着菜刀跟爷爷对峙,叫嚣着“不给钱就砍死你们”。
原因是他迷上了一款需要花钱的手机游戏,而爷爷不给他钱。
手机让孩子生了心魔,失去了最后的理智与道德自控。
心理学家说:
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如果不加以限制,我们辛苦养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极易被手机狠狠吞噬。
一次家庭聚会,两个男孩让我感触颇多。
一个男孩从进门后,往那儿一坐就开始玩手机,根本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爸爸几次催促他吃饭,他“嗯”了几声,根本不动;妈妈于是把水果喂进嘴里,他机械地嚼着。
一米八的大个子,像几岁孩子一样被照顾着。
手机就像精神鸦片,将一个孩子原本饱满、蓬勃的精神状态全部吸走了。
而另一个男孩则一直耐心地跟亲戚们聊着天,谦恭有礼貌,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让人感觉很舒服。
听他的妈妈说,她给孩子买了部手机,但孩子很少玩,有时间都用来运动和看书了。
再听到这个孩子成绩优异,年年都被评为三好生和优秀班干部,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一个手机就能预测一个孩子未来是否有出息吗?
或许未必。
但是,孩子对待手机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会影响他对待人生和未来的态度的。
之前看过两则新闻:
一名13岁女孩晚上不学习,偷偷玩手机,被母亲将手机摔坏,一怒之下离家出走。
一名初中男孩,成绩不理想,被父亲批评并没收手机,一怒之下喝农药自杀。
这些孩子怎么会这么脆弱?
美国有调查显示,贪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让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31%。
而在我国,因为沉迷手机而患上“网络孤独症”的15岁以下孩子越来越多——在手机里自己是风生水起的角色,回到现实中,却个性懦弱、心理脆弱,极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走上极端。
这些孩子大多无心学习,“身在曹营心在汉”,日日扮演着“假性学习者”的形象,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曾有网友在泰国清迈机场偶遇一群日本小学生。他们或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地上,没有一个人玩手机,而是人手一本书在细细阅读。
感动之余,不禁唏嘘不已。
爱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爱玩手机的孩子,十年后的差距也许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遥远。
在这样一个智能化时代,一点不让孩子玩手机好像也很难做到。
可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先培养阅读习惯,再接触电子产品
很多国家的儿童机构都建议:
2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3-6岁可以适当使用手机,一天不要超半个小时。
6-18岁每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
脑科学家洪兰建议: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再接触动态的电子屏才好。
对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做出约定
很多时候,孩子玩手机都是临时起意且没有限制的,这就导致容易上瘾。
我们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规则,比如放学后可以玩半个小时手机,周六日可以看一部电影,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动画片等 。
当习惯养成后,孩子和父母都会变成一种自觉,就不会因为玩的次数和时长发生“拉锯”“谈判”等问题。
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
朋友的一个孩子,曾对着玩手机的爸爸说过一句话:
爸爸,你真丑!像一只大臭虾瘫在沙发上!
一语惊醒梦中人。
原来我们玩手机的样子在孩子眼里这么丑。
想让孩子少玩手机,讲一百遍道理,不如一个榜样的力量来得有用。
父母的陪伴让孩子见识更大的天地
有人说:“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
最优秀的父母,是最会带着孩子玩的父母。
带孩子散步、旅行、博览群书,孩子会在自然中观察虫居、鸟鸣、草露,感知山、海、云、雾之美,在书中拓展眼界和胸怀。
从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润,被书香熏染的孩子,兴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会沉溺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都说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孩子的灵气,不如说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凝聚力。
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
一部小手机,往往藏着做父母的哲学,也藏着孩子的未来。
愿父母们共勉!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小十点
即可免费收听儿童故事
-背景音乐-
《Gently Dreaming》船长乐队《给孩子的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