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谈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第三期】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谈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2018-06-19 09:47 来源:中国高职发展智库 信息化 /教师
原标题:【第三期】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谈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一项教育部主办的高规格比赛,自2010年举办首届比赛以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成功举办8届,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8年来大赛逐年完善、不断创新,由最初的中职赛事发展为一年一度、中高职全面覆盖的职教盛会,在职业教育战线形成了“学生有技能大赛,教师有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可喜局面。
随着2017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各大赛事的圆满落幕,再次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新一年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备赛又将提上日程,全国各省市纷纷启动新一轮的信息化教学备赛、备战。对此《高职发展智库》(以下简称《智库》)专访一等奖获得者,请他们分享备赛及获奖的心路历程,从参赛选手的视角出发介绍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备赛方法,分享自己凝练的经验与思考,以期帮助参赛教师提升参赛作品质量,并做好赛前各项准备工作,力求在2018年信息化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本期访谈人物: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张乐天 /图左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刘镇 /图中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王开明 /图右
汲取经验、总结教训、充分准备、从容应对、不断提升
《智库》:首先感谢三位老师接受我们的专访,先请乐天老师谈谈您参赛的经历和感受吧?
张乐天:信息化大赛举办至今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作为职业教育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已经成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重要赛事,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在我参加全国信息化大赛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对大赛做了一些研究。也仔细观看了历届获奖教师的作品,从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毕竟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够从容应对。
参加大赛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收获不仅仅是取得了成绩,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遇到过困难,也付出了汗水,为了能够应对,能够继续前行,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努力,这些经历都终身难忘。从3月校赛,走到7月市赛,最后到11月的国赛,这一路走来,从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历练。
《智库》:刘镇老师有五年的参赛经历,参赛成绩也实现了二等奖到一等奖的突破,刘老师简单谈谈您参赛的经历和感受吧?
刘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从2012年设立了高职组的比赛,我个人从13年一直坚持比赛到17年,参与了教学软件、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等多个类别比赛,既当过主讲人也曾作为参与人。几年来比赛成绩一直是二等奖,此次获得一等奖第一名也算是突破。从一开始参加的紧张慢慢变成享受比赛过程,从到处搜集信息化手段演变成信息化教学实施,在这个过程我本人收获很多,也在教育教学上迅速成长。应该说是我一生一段特别的经历!我还会继续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当然今年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教学技能比赛),不断提升自己!
优秀参赛作品的关键点和难点
《智库》:一个优秀的参赛作品肯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开明老师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开明:我想讲三个关键词:一、教学痛点;二、核心三角;三、去同质化。都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我觉得意义重大,特别是对初次参赛的选手,搞清了大赛的逻辑起点,才能构筑认知底层。
第一个关键词是“教学痛点”。因为有痛点,才会有大赛。传统的教学有诸如少实践、效率低、多花钱、有污染、看不见、进不去、难再现、有危险、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脱离市场等诸多痛点。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选手的策划选题提供了方向。
有痛点就要有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种是锦上添花型,一种是扭转型。所谓锦上添花型,比如一些工科类的专业,有些课程,将3D打印机这一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产品的输出环节,因为能实时输出实物,所以不但能帮助老师在课上组织对学生方案进行评价,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但3D打印机的一个痛点是“打印”速度慢,如果此时运用新型3D打印机,能将打印时间从如二十分钟提升到十分钟,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此谓“锦上添花型解决方案”。但有或没有3D打印机,可能就是“扭转型解决方案”的区别了。在课上就能让学生输出方案实物,和教学全程虚拟完成,在某些专业,对学生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的提升可能就是“扭转”的差别了。
第二个关键词是“核心三角”。何谓核心三角?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这是教学能力大赛的底层逻辑。但往往最容易被选手忽视。
先说教学内容。作为职业院校,其核心使命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培养对行业、岗位有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教学对接行业主流是前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制定环节,很难想象一个运用项目式教学法的获奖作品没有重构优化知识点,照搬教材知识结构,而“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这五大要素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对象的研判上,而绝非八股式的表述。
再说教学对象。在备赛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学生差异,体现分层教学”是我脑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个理念一直在我脑中“循环闪回”:一是“重视学生差异”,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信息化教学手段其中一个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管理”,从而让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成为可能,由此解决传统教学依赖主观评价的痛点。
因此,对“学情”的研判不能停留在“学情分析”的寥寥数句套话上。可以说,“客观评价学生差异”、“分层教学”、“课后分层拓展”是好作品的必要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的作品是好作品。
最后是教学环境。广义的说,教学环境既包括课堂硬件教学设施这些基本概念,也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甚至学院办学特色、所在区域校企合作核心竞争力都算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