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的300封家书看哭董卿:父母的不在线,是孩子最深的遗憾
来源:锵锵匠(ID:QiangQiang_Jiang)
还记得袁泉吗?
这个低调的女演员上一次成为话题,是因为《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
这个娱乐圈少有的气质女神,不到11岁时就离家学戏整整7年,7年里,她和父母以近300封家书的往来,完成了特殊的互动。
《朗读者》第二季,作为“朗读者”的袁泉和董卿面对面,讲述了她和这300封家书的故事。
家乡湖北沙市(现荆州市)的袁泉,小学四年级时被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老师选中去北京学京剧,那一年,她不到11岁。
妈妈陪着袁泉去了北京,一个星期后,妈妈回湖北了。
班主任告诉袁泉,妈妈在教室门口站了好一会,她非常舍不得,但还是笑着跟我说“孩子就拜托给你们了”。
要把不到11岁的女儿留在异乡托付给陌生人,妈妈的内心曾是怎样的不舍和纠结?
董卿说:“你哭了吗?”
袁泉说,她当时没哭,但是回到宿舍看到妈妈新买的两双尼龙丝袜放在床上,“那个时候开始觉得……真的要开始了,自己要面对所有的一切。”
说到这,袁泉和董卿都哭了。
11岁,孩子每天围着爸妈撒娇胡闹的年纪,袁泉却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北京学戏,内心的孤独和害怕可想而知。
那个年代,没有QQ、手机和微信,小袁泉和爸妈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
进入戏校的最初两年,基本功是袁泉的噩梦,压腿踢腿,别人轻易就可以做到的动作,即便她的膝盖已经努力到变了形还是无法做到。她说,那是她“最痛苦的两年”。
这样的日子里,父母的信是她最大的慰藉。
“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真害怕。基本功还是那样,丝毫没有进步。老师说我还不够刻苦,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我觉得已经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更加刻苦,告诉你们,我的腿离头只有竖着的两根手指那么远了,我争取在11月20日贴上。”
面对女儿的害怕无助,爸妈在信中说:
“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们绝不会在你竭尽全力仍暂时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还要你去拼命。泉泉,切记住,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振作起来吧。”
这样的交流,贯穿了袁泉学戏的日子,7年,父母和她的通信有290多封。
在网上翻看了很多袁泉和父母的通信,最大的感触是爸妈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智慧。
女儿的信里,是事无巨细的生活:
训练的枯燥辛苦,实习的忐忑和收获,偶尔偷懒的自责,有了成绩后的满足,还有一个人在外对家的思念。
而对于这个少小离家的女儿,父母除了想念和关怀,信中给她最多的是“帮助”:
脚踏实地的鼓励、力所能及的推动、行之有效的教育,让这个年幼的女儿在无助时能够坚持,畏难时找到方法,骄傲时认清自己。
七年里,将近300封家书,尽管不在女儿身边,父母的爱和教育却从未缺席。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对待世界的方式,这一点,在袁泉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戏校毕业的袁泉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她是“96明星班”的学生,和刘烨、章子怡、梅婷、秦海璐同班,“中戏七朵金花”之一。
这是22岁的袁泉。
不管是靠脸蛋还是靠实力,袁泉都有资格。大三第一次拍电影就拿下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拍广告的搭档是红到发紫的王力宏,最有可能大红大紫时,她却选择了话剧。
孟京辉的《琥珀》,她搭档老同学刘烨,至今仍是香港话剧门票的销售记录;
《暗恋桃花源》里她是黄磊的至爱,被赖声川评价为“半个世纪以来继林青霞之后最有气质的女演员”;
国家大剧院的《简·爱》,前辈徐帆称她为“心中最好的简·爱”,复排多次仍然经久不衰;
搭档的导演和演员,堪称大牌云集,但很多90后已经叫不出她的名字,尽管她在30岁时就入选了“中国戏剧百年名人堂”,并且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
这大概和她一直以来的做事原则有关。对戏对人对自己,袁泉都是挑剔的,话剧也好大荧幕也好,别人都忙着走量的时候,她在走心。
也因此,她的作品,不管是文艺片还是情感剧,总是比别人更多一份质感,哪怕只是平时的穿着,都是高级感的代言人。
这种为人做事的气质风格,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影响。
袁泉曾说,父母在她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很有预见地做了选择。
父亲的自律审慎、母亲的感性活力,都深刻地影响了她。袁泉的父亲保留了所有的通信,尽管少时离家,但和父母的书信往来,是让她受益一生的教育。
2009年,袁泉和大学时代的恋人夏雨结婚,婚纱照是在母校拍的,夏雨穿着白衬衫,袁泉穿着白色连衣裙。
第二年,女儿哈哈出生。袁泉说:“做了妈妈更体会到妈妈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她要让女儿学好写字,“希望将来可以收到她亲手写的信”。
好的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
曾有人在美术班外看到等待女儿上课的袁泉,两个多小时,大部分的家长都在刷手机、聊天的时候,袁泉捧着一本书静静地看。
世上可以偷懒的事情很多,唯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偷懒。
这个周末,表姐家爆发了一场大战。上三年级的小外甥考到了年级倒数第五,老师把表姐叫去单独开家长会,一屋子的科任老师告状:纪律差、作业烂、考试交白卷、打架骂人……老师明确表示:家长都不管的孩子,老师只能放弃。
表姐回家发了大火,抱怨孩子的姥姥姥爷太惯着孩子,有了问题不管,现在积重难返。姥姥一听就发了火:“有能耐你自己带孩子。”
是啊,表姐夫开房地产公司,表姐负责销售,从儿子上了小学,就把他扔在姥姥家,作业的字是姥姥签的,家长会是姥爷去开,学校的家长群她都屏蔽了很久,有什么资格冲老人发火?
这些年,他们满世界盖楼的时候,孩子学习的这座楼底座成了豆腐渣。
作为一代人启蒙的《十六岁的花季》里有一句台词:“人生的路很长,但最要紧的只有几步。”
这最要紧的几步,最少不了的是父母的“在线”。
Y是我家娃外语学校新来的助教,去上了几次课,就对她印象深刻。校长说,她已经考到了托福,拿到美国两所大学的通知书,明年春天要去美国念书,来外校当助教,是想多练练口语。
同去的娃娃家长都感慨她是“别人家的孩子”,她却说,自己小时候也很让爸妈很头疼,要感谢妈妈,才有自己的今天。
Y的爸妈做科研工作,上世纪90年代的报纸上,常会有她爸妈的名字,她10岁时,妈妈有了一个出国深造三年的机会,那个年代,出国对很多人来说想都不敢想,可妈妈衡量再三后却放弃了。
周围人都说她傻。只有家人知道,她是为了女儿Y。
那阵子,读小学的Y进入叛逆期,学习状态不好,成绩差,跟老师家长对着干。妈妈跟爸爸商量:“这个时候把孩子交给谁,我都不会放心,因为我出国耽误孩子的教育,一辈子都后悔。”
在妈妈的陪伴下,Y度过了那段叛逆期,学习成绩慢慢上了正轨。初中毕业时,她已经成了上台发言的优秀毕业生代表。
Y常问妈妈为了自己放弃出国后不后悔?妈妈说:“出国的机会有很多,但女儿长大只有一次。”
上一次看到同样的话,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他曾说自己最骄傲的一件事,是在竞选总统的21个月里,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他说:“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会做一辈子的父亲。”
孩子不会等你忙完了再成长,当父母真的是有有效期的,孩子的成长不会重来。
别让你的缺席,成为他最深的遗憾。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小十点
即可免费收听儿童故事
-音乐&图片-
背景音乐 |赵海洋《离别的夜晚》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