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作家笔下的越战潜伏——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同情者》分享会
阮清越(VietThanh Nguyen,1971- )
2016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2017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
生于越南邦美蜀。1975年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在难民营度过一段时日后,全家定居加州圣何塞。
199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英语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南加州大学至今,现为英美研究和民族学、比较文学教授。
2016年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同情者》一举拿下诸多国际大奖,包括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实属罕见。同年,其非虚构族裔研究作品《从未逝去:越南和战争的回忆》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2017年,阮清越获麦克阿瑟天才奖,被公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作家,他的作品“颠覆了大众对越战的认知,深描因战争失去家园的人的生活状态”。
2018年,阮清越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同为该院院士的有石黑一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麦克尤恩、米兰·昆德拉、奥尔罕·帕慕克、爱丽丝·门罗等。
双面作家笔下的越战潜伏
——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同情者》分享会
时间:10月19日19:00-20:30
地点:作家书店(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677号)
嘉宾:沙青青 郑诗亮
【活动简介】
《同情者》(The Sympathizer)是越裔美国作家阮清越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发表于越战40周年,甫一亮相便拿下2016年第100届普利策奖小说奖等国际荣誉,成为当年《纽约时报书评》《华尔街日报》逾20家媒体年度最佳图书,并登上比尔·盖茨2017年的年度书单。小说集历史、政治、间谍、惊悚等元素,讲述了一个潜伏于南越的北越间谍的故事,是鲜有的、从越南难民角度描述美越战争的反思之作。
此次活动将邀请到对情报历史、间谍文学颇有见地的两位嘉宾沙青青和郑诗亮,与读者分享他们对《同情者》以及相关文学和历史的看法。参与活动需预约,席位有限,预约从速。
【嘉宾简介】
沙青青
上海图书馆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竞争情报部副主任,长期受邀为《上海书评》《文汇学人》《新京报》等媒体撰稿。致力于严谨而不失生动的历史写作,并辅之以“情报研究”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与解读。新著有《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东方出版中心,2018)。
郑诗亮
《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采写有《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中华书局,2015),入选当年中华书局人文社科十佳好书。对有关间谍的事物抱有长期之兴趣。
主办:上海译文出版社、作家书店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预先报名
扫描二维码,预先报名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
【作品介绍】
《同情者》
[美] 阮清越|著
陈恒仕|译
《同情者》集历史、政治、间谍、惊悚等元素,讲述了一个潜伏于南越的北越间谍的故事。故事背景设于1975年,越共占领西贡,美军大撤退,真实身份是越共的主人公也随其南越“长官”逃难至美国,在美国继续进行间谍工作,向北越汇报敌情。在此期间,他作为难民和间谍,身心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折磨和挣扎。小说着重刻画了他的“同情者”的特质和身份,对越南的同胞、北越的同志、南越的士兵、美国白人社会中弱势的越南难民和其他少数族群,他都抱有深刻的同情。主人公背负双重身份,感受和跨越两种文化,由此发出困惑,在对自我和身份的探索中艰难行进,这也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之一。作者以独特的眼光,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让读者深入主人公的自白,追踪蛛丝马迹,临近尾声才恍然大悟。
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将其归纳为“一个层次丰富的移民故事,一个双面人的辛辣独白,一个横跨越南、美国两个世界的声音。”结合阮清越最新短篇小说集《难民》,读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尤其对中国读者,读阮清越的作品会生出一种独特的历史纵深感,跳出作品本身思考战争与和平、家庭与个人的命运。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