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圈孙大伟:“小程序+教育”路上我遇到过的那些坑
创业微信生态+教育一年多,我们遇到一系列抉择时刻,没有特殊性,我们相信这是和我们一样很多创业者遇到的坑,今天做一个总结。
(一)为什么会选择从知识社群切入在线教育
线下转线上是教育的必然
知识圈做小程序,但我是不把自己定义为小程序创业者的——我们是微信生态下的创业者。借助微信生态里的社交关系链,以及衍生的社群力量,去降低获客成本,提高传播速度。
归根结底,每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是凭空臆造,创业亦是如此。打个比方,因为小程序火了,大家就蜂拥来做,这一定是有严重问题的。创业的原始动机首先一定是找需求,那些在原有的场景下没有很好地得到满足的需求点,在现有的互联网工具下可以充分得到满足的那种,比如小程序创业实际上是借助微信生态的原生资源,以小程序为载体,满足场景化的用户需求。
知识圈创立的初衷,正是因为我深入老师群体中,切身感受到了老师对课程完课率、复购率的需求,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了帮助老师提高用户留存的最好方法,我将这个方法做成了工具,方便每一个老师使用。
我第一次创业始于2016年。那时我正在运作一家艺术培训机构,代理了广州所有主流绘画课程的招生工作,3个月时间,我把招生的可能性扩张到线下课程的最大。有个比较,一般一个老师一年的课程招生也就几百,而我用3个月做到5000。
但是招生数从5000升到6000的过程,我却用了3个月。数量再往上,难度翻倍。由此线下教育的学生获取短板凸显,受地理位置影响的瓶颈太过明显,并且随着数字的增大,获客成本将成倍飙升——这是所有线下课程面临的瓶颈。
线上社群运营是拦路虎
于是我帮助老师由线下课转战线上,开设线上课程,做微信群,借助那批“七天学会画画”,“十五天学会做PPT”课程的势头,我们建了大量社群。建群之后,遇到了一个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去经营社群?怎么样才能让社群活跃?怎么样能让社群有留存?
当时尝试了很多方式。比如我找了很多实习生在群里聊天,活跃群氛围。结论是聊天聊得挺好,但就是没人买课程。
怎样才能带动社群实质消费?当时的最热门的玩法是——建一个群,每人交500块钱,要求每天坚持跑步打卡,放弃的人500块作为公费用来请大家吃饭。
效仿这种方式,每人9.9元的押金打卡,这样的群我们当时建了几十个。但是问题又接踵而至,本来预想这是一种可以盈利的模式,结果却出人意料——群里90%以上的人都坚持完成了课程打卡。也就是说,这不成为商业模式,因为不存在商业因素。
多方征求意见之后,改动如下:每人交19.9元,其中10元是学费,9.9元是押金。这种方式的完成率变成了80%,转化率还可以。这也是知识圈最初一个功能——训练营的原型。
构建知识社群,提升老师管理效率
线下转线上无疑是教育的出路,因为你的招生和教学范围不是仅仅局限在你方圆多少公里之内,而是整个互联网,招生效率可以显著提升。
但是数据显示,在线教育大部分老师课程的复购率特别低,用户的粘性很差,大部分都是一次性交易。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老师在做课程服务的时候,同质化严重,而且相比传统教育缺少了后端链条的服务,而恰恰是这些服务的缺失,使得学员的课程完成率低、复购率低、留存难。
线上教育+社群后端服务的模式,被无数次证明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完课率。
但是这样做无形中就加重了老师的负担,社群的运营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而市面上并没有相应的工具可以帮助老师管理自己的学生。如果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老师做好课程服务,并且能够提高老师的管理效率,使得课程的完成率、复购率提高,那老师应该会非常愿意使用。
这个在“线下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场景中都没有被很好满足的需求点,借助微信生态“小程序+教育”便可以一站式解决。经过两个多月的开发,从训练营打卡入手,为知识分享者提供一个集课程打卡、点评和统计为一体的工具,知识圈就此诞生。
当然,知识圈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打卡工具,打卡只是最表面的一个功能,核心的功能是帮助在线教育从业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坚持率和完课率,另外通过学生管理、积分体系、成就分享和营销裂变等功能,更能给老师带来引流的效果。
(二)以留存为核心的增长策略
众所周知,在线教育打破了线下传统教育模式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掣肘,能够实现用最小的成本,实施极大范围的线上教育教学内容。
而在线教育经历了从远程教育平台、培训机构转战线上,到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涉足在线教育三个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在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样化,便利程度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乐意尝试这种新型学习方式。
知识付费已到下半场,留人比拉新更紧迫
历时20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从2015年开始,《报告》首次将互联网教育纳入研究体系,和网约车、共享单车一起,成为公共服务类应用发展的三大模块。
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十三五”的规划要求,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着力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9001.4万人,同比增长21.5%。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19年预计达到1.6亿人。
虽然市场一片向好,但是不断爆发增长的在线教育市场,给在线教育从业者带来不仅仅是机会,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
头部IP占领大量市场份额,加上随着知识付费的不断火热,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碎片化、没有成熟课程体系以及后续服务的知识型产品,让很多知识付费的用户不仅陷入了对知识付费的错误预期,还对知识付费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怀疑,甚至传出了“知识付费行业已经步入下坡路”的说法,究其原因,主要是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引起行业焦虑。
而且虽然近年来课程大量涌现,但是线上课程完成率过低一直为人诟病,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老师而言提升课程完课率,保证用户的留存和复购就尤为重要。
知识圈选择以留存为核心的增长策略
在用户增长上,开源固然重要,但是节流也让人不能小觑。
在2017年底,我们团队反复敲产品的使用场景的时候,发现在教学场景里面,社群最大的价值是能够把一群陌生的同学通过打卡的方式慢慢建立起一种“轻熟”的关系,并逐步建立起彼此的社交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