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破记录:你还记得40年前,手拿大哥大、腰挂BB机的日子吗?(2)
2018-10-26 07:16:11栏目:读者
80年代的中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有了质的提升,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小康。
这是1983年上海的一桌高规格酒席,茅台酒8块钱,还有当时流行的桔子水饮料。
一桌饭菜相当于当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很少人吃得起。
这是80年代的大学咖啡厅,只有晚上开张,因为白天是教工的“食堂”。
别看它很山寨,这在当时可是时髦场所,门口摆着双喇叭录音机,一首《甜蜜蜜》就足够吸客。
那时候,可乐刚刚进入中国,很快成为风靡全国的饮料。
1987年冬天,山羊胡子老人的招牌出现在了北京街头。开业第一天,长长的队伍从店内一直排到路边。
3年后,麦当劳在深圳开了中国第一家分店,再次被挤爆。青少年都以吃“洋快餐”为时髦。
在那之前,商店还不叫商店,叫供销社。
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
在计划经济时期,“手中有粮票,心里才不慌”。
90年代后,粮票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勒紧裤腰带攒粮票”的日子从此结束了。
如今,各种粮票油票肉票,已经是存封于纪录片和博物馆里的藏品。
你经历过那个“票证经济”的年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