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怎么走(2)
写到此,不由想起近现代教育家刘百川先生(1903—1971)。1921年,刘百川先生高小未毕业即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读师范期间,他认真听课,博览群书,深度思考,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写出了《小学教学法通论》,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成为江苏省第八师范仅有的两位在读学生著书者之一。工作后,他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做起,历任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江苏省大港乡村试验区主任、教育厅(局)科员,从教育理念出发,坚持写教育日记,组织教育研究社,编辑教育刊物,开展教育实验,对初等教育、乡村教育、国民教育以及新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共出版著作40余部,成长为大学教授、国内有影响的教育大家,很好地实现了专业发展。研读其教育著述及同事、学生对他的回忆,对教育的热爱、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与研究的融合,也是他专业发展成功必不可缺的关键要素。
阅读能力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阅读。阅读能力自古至今是影响师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也将阅读能力作为21世纪公民的核心素养之一。苏霍姆林斯基在重视学生阅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阅读,将其作为教育与研究的源泉。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念的真谛之一。”他指出教师全部教育素养的形成与提高,都与读书分不开;教师不读书、不迷恋书籍,提高教育水平的一切措施都将失去意义。进而,他建议教师要读马恩列宁的书籍,里面包含着一部“共产主义人学的百科全书”;要读与自己所教课程有关的那门科学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成为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榜样;要读心理学书籍,了解孩子的心灵,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要读描写杰出人物事迹的书籍,既是提高教师本人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唤起学生上进心的手段;要读文艺书籍,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感、语言等素养,同时对学生心灵施加影响。
按照美国人类学者玛格丽特的分类,我们现在正处于“后喻社会”,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不再对学生具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与学生必须同步学习,通过终身学习更好地进行专业提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习者成为教师“教育者”“研究者”之外的又一角色定位,“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教育阅读是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现实中,许多教师的阅读能力不容乐观,且不说教育书籍的理解与评判,单是平时文字交流中的不认真读文字、不理解语义,就让人着实担忧。曾经在一个小学教师微信群里,接连讲了不同的人将两个材料分别发送不同的邮箱,结果就有数人在群里询问到底发哪个邮箱,有数人将材料同时发到各个邮箱或发错邮箱。如此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如何给学生做出阅读的示范呢?究其原因,与许多教师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学校压力大没有时间读书有着内在联系。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是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内容与类别上说,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阅读,应该既包括经典性的书籍,也包括专业的报刊;既包括中小学教师的经验分享与反思记录、教育案例、教改文章与著作,也包括教育学者的理论专著;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注意本土化;既包括前沿性内容,也包括名人与名著;既包括纸质版图书,也包括电子版与网络资料。
从方法上说,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阅读,首先要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与需求,进而选择恰当的教育书刊与报纸进行学习。如前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面向教师、校长、年轻人,又分别有不同的主题,教师们在阅读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由急到缓选择书籍、制订读书计划。其次要做好摘记,包括题录索引、内容摘要、个人心得等,要注意信息的内化与系统化,建构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育理念。尤其要注意的是,教育阅读不能迷信与盲从,要以审辩式思维的视角学习与吸收阅读的资料,做到基于事实、独立思考、包容异见、创新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与思想建立在其对于现实与未来社会的深刻分析之上,以心理学理论、教育实践与研究作为坚实的基础,被誉为穿越时空的“活的教育学”;同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代的成果,其某些观点与实践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有待于后人进一步扬弃与发展。
(作者系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5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