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泳:暴露隐私绝对会上瘾
黑更蓝:《首演》(PDF)是陈树泳第二次启动“一周一篇小说写作计划”的第1篇作品。适合手机或kindle阅读。
暴露隐私绝对会上瘾
陈树泳-访谈
问:你的小说似乎很少有主人公是第一人称的,我想问的是,决定一个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还是第三人称叙述,对于你是件很自然不需要思考的事情,还是说,小说的人称很重要,必须事先有所谋划?
答:人称的选择确实是个既好玩又重要的问题。我想起以前在朋友的群里,也有人问过我关于叙述人称选择的问题,我发现当我们感到一个事情既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的时候,通常本能地会使用第一人称去写它;甚至从灵感和构思的源头,我们常常就以第一人称的思维开始的。使用第一人称有种种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两点:
1,它使小说“看上去”更加地有一种“切身体会、切身经历”的印象;
2,它更直接地体现作者的权力,并且既满足了作者被人观看的欲望,同时满足自我观察的需求。
你会发现,越是古典的小说,越少使用第一人称叙事,也就是越少出现“我”。但这种情况,在现代小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原因就是人们对“真实体验”和“个人权力”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虽然我们知道小说存在虚构,但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像一个学术研究者那样去区分什么叙述者、作者、隐含作者、虚构、事实等问题,我们就是在读一个小说,并且要求小说越“真实”越好。极端的例子比如读完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或杜拉斯的《情人》,我们不会去计较小说里的事情有多少虚构的成分,我们觉得那就是太宰治、那就是杜拉斯。我不认为这是我们蠢,应该说,这是作者聪明。第一人称,尤其是自白体的第一人称叙事,在拉近读者距离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它快速地让我们进入一种“故事里所写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的幻觉之中,我们被这股幻觉牵扯神经,跟着它癫狂或沉沦。而相对来说,第三人称叙事,总归让人感觉比较“冷静”,我们看得也比较冷静。
作者在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时候,他自己也容易进入被人观看的幻觉,被人观看,即体现了自我的重要性。谁会去看一个不重要的人呢是不是,凡是被看到的,都在产生价值。在这种欲望的触发下,第一人称叙事很容易暴露隐私,很渴望暴露隐私。暴露隐私绝对会上瘾的,绝大多数有才华的作者,都是暴露狂。因此他们也很容易招徕自恋的骂名。为什么说第一人称叙事(尤其是自白体)很容易获得权力感呢,因为不管他所写何事,他都带着“已经觉悟了的我”在看待“自我”的,也就是说,在写作的那一刻,他感到:我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命,即使我的人生是失败的,我也掌握着我的思想,掌握着自我评判的资格。《人间失格》里的“我”说自己“不配为人”,事实上他清楚读者从情感上不会感到“是的,你不配为人”,而是感到他虽然在世上尝尽各种失败,但却成功地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但是这种小说极其难写。不是说第三人称小说就容易写,不是的,我的意思是说,以第一人称为主角的小说,写着写着你就会很容易分裂。太容易分裂了。神经质的作者尤其需要避免轻易以“我”作为主角去写作,否则容易使自己更加神经兮兮。我的一些小说里虽然出现“我”,但这个“我”并不是主角,比如之前写的《角色》和现在这篇《首演》,“我”更多的是一个“观察者”而不是事件“承担者”,这种距离感就比较舒服,本质上就是让出自我评判的权力,让自己尽可能地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