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我们在上海做了一本《新华录》|三明治XAssbook
我们生活的街区里埋藏着多少故事?
三明治在2018年经历了两次搬家,从我们最早五原路的小房子,来到钦州路,最后在年末的时候落扎在了建国西路上。每个地点都是一个新的据点,会勾连起我们对于当地的“探索”。
对我们来说,工作地点并不只是一幢外表光鲜的大楼里的小隔间,工作地点深深联结着我们的生活。
最早在五原路上的时候,我们有“五原路街坊群”,采访了这条富有文艺气质的小马路上那些独立店主们的故事,有果篓、蒙咖啡、Spicy Moments……2017年,这些故事最后被集结出版成为一本关注在地街区的MOOK。我们还串联起整条马路的故事,以街道为名,举办了,在周末两日前吸引了许多原本对这条马路不甚了解的人来到这里游览。
2018年,我们和「AssBook设计食堂」与「大鱼营造」合作,将对上海街区的关注投注在新华路上。通过记录社区中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生活方式的个体的故事,展现新华街区包容、共享的新社区文化。同时,我们期待能够通过继续开展写作工作坊,发掘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社区生活故事的记录者。
支持单位
新华路街道
联合出品
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
AssBook 设计食堂 、三明治
主编_金静
撰稿_兰莲超、万千、小山、黄慧、
顾衍、尤扬、康一、何嘉、或或、
金静、武欣
责任编辑_万千、或或
视觉设计_Hymn 黑米
封面照片_奇奇
摄影 _ 或或、奇奇
故事地图插画_许静
我们也将这些故事出版成为一本关注社区的在地独立杂志《新华录》。这个地方的故事,还是要交由在这里居住、生活着的主人公们来讲述:
文 | 万千
Anjo的微信里有一个群聊,名称叫做:法华镇路女孩。法华镇路位于上海新华路街区,不长。有人给这条马路写过这么一段介绍:“东起淮海西路,一拐一转就到了番禺路口,路面稍稍宽了些,一直到了杨宅路,以为是尽头了,没料到一转弯又可以往前走,旁边是新建的小区,入住的人不多,安安静静的,一抬头时,延安西路上嘈杂的车声人声扑面而来,这才是到了头了。从东走到西,慢慢悠悠的,也用不了半小时。”
微信群里的四位女生都住在法华镇路上的同一个小区,时不时会串门,或者约着一起出去参加活动。上海刚入秋时,她们约着一起去天山公园野餐。她们按照入住法华镇路的时间先后,给各自起了编号,Anjo是法华镇路2号。
Anjo 现在还记得自己搬来法华镇路生活的第一天,从出租车上下来,拖着行李箱,看见路边小店的灯光,暖黄,闻见一旁小店飘来的各种香味。
这个家乡来自西南边陲城市遵义的年轻女孩心想,这一次她可以在上海生活久一点。
01 法华镇路女孩的生活日常
Anjo的家里不大,两房一厅、带小阳台,她和另外一个女孩一起合住。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可以找到这个年轻女孩生活里喜爱的一切:艺术画的冰箱贴、啤酒、鹿晗手幅……客厅的一面墙壁上留着一个圆形的洞口,据说是当时租房时,房东问需不需要留下电视机时,被室友摇头否定之后留下的遗迹。对于年轻人来说,电视机早已不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了。
和自己那个比较“宅”的室友相对比,Anjo在周末的时间更爱出去,看展览、看演出、听脱口秀开放麦表演等等。“我的演出票已经买到明年一月份了。”她说。
Anjo是一个平时很少吃外卖的女生。所以她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里,很重要的一条是,周围要有一个她满意的买菜的地方。而法华镇路正有市井的这一面,在家对面的马路上,有晚上开到很晚的果蔬店,即使下班回来,也可以买到新鲜的食材。
“还有,从法华镇路转到杨宅路上,有一家卖鱼丸的店,那家的鱼丸非常优秀。”说到好吃的,Anjo的语气变得兴奋起来。
恰好她室友也爱做饭。两人有时候会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吃一顿丰富的晚饭:四菜一汤,还有切好的饭后水果。为了拍照发朋友圈,还会用心地在桌布上撒点干花,配上红酒,记录下这一刻。
当然,家附近也有不少好吃的地方,比如说,上海的“老字号”秋霞阁,店里的熟食很有名气,经常有人在窗口排队。还有在她们不愿做饭的日子,就经常点的外卖,一家叫做“粉家”的螺蛳粉店,连广西室友也觉得味道正宗。
在上海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后,Anjo和朋友去了附近一家叫做“啤酒阿姨”的精酿啤酒店庆祝。这家店铺也很出名,店内三面墙摆满了立式冰柜,一共有超过5000 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种的精酿啤酒。Anjo之前经常从店门前路过,但是没有进去,觉得店内的啤酒售价还是有点贵。前几个月刚来上海,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她,只能远观。在拿到工资之后,立即想到去“拔草”。
除了吃的,说起附近值得去玩的地方也有很多,包括 livehouse 育音堂还有年轻人爱去“蹦迪”的酒吧Dada。2018年,在番禺路上还新开张了一个“网红”地标,上生新所,园区里有书店、餐厅等商户,周末的时候经常有很多人去拍照。Anjo说她爱挑非周末的时间去那玩。
后来,“法华镇路女孩”群里的4号女孩因为工作原因决定离开上海回到成都。Anjo她们在群里列了一个清单:离开法华镇路之前你必须要做的七件事情。其中就包括再吃一次“粉家”螺蛳粉。
唯一对居住环境有点抱怨的,可能是房子因为位于老小区里面,楼道破旧,到了晚上灯光很暗。这和之前她在德国的生活有很大差别。但是其他的长处填补了这个不足,就目前来说,在法华镇路的生活已经足够让她满意了。
02 只有住进来,才能认识不一样的上海
Anjo和上海的缘分要从更早一点开始说起。在德国生活了7年的她,专业是跨文化日耳曼学与对外德语,曾经在柏林给难民上过语言课。有时候她会在自己居住单元的大门上看到社区活动的告示,但是不常参加,“我很懒,有时候只想说中文,休息的时候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和德国人打交道”,Anjo说。
2017年决定回国,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来上海发展。偶然在朋友圈上看到了自己现在的室友依蔓正在发布招室友的信息,想到先来这里居住,再找工作也许更方便。于是没有太多犹豫,直接就付了一个月押金。她现在还记得自己和舍友第一次互加微信聊天的日子,是那年的情人节。
虽然在此之前,她没有在上海长期生活过,但是从很小的时候,这个西南地区的女孩就梦想着能够考进复旦大学,生活在像是王安忆、陈丹燕这些作家笔下的街区里。
14岁那年,她和妈妈约定如果自己在一次考试里考到第一名,就可以和朋友一起去上海玩。可是后来只考到第二名,但还是获得了一趟长达半个月的上海之旅。两个初中女生一起,坐了35个小时的卧铺火车来到这个地方。在那半个月里,她去了外滩、去了复旦大学、去了八万人体育场看足球赛……对这座城市有深切的好感,并且立下了大学要来这里念书的目标。
只不过后来,愿望没有成真。Anjo来到重庆读大学,学习德语,后来去德国念书、工作。2014年的时候,回国,在上海停留了几天,突然觉得自己不喜欢上海了。在陆家嘴、在人民广场,感觉到人很多、很嘈杂。因而,在2017年,终于决定从柏林回国生活后,她其实并没有把上海作为自己首选的要来生活的城市。
刚来上海的前五个月,她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也犹豫徘徊过一阵子。后来,她发现自己一直在关注的机构有一个职位有空缺,立即申请,最后很顺利地入职了,从事和德国有关的公共文化教育。如果一定要说,也许得到自己的“dream job”是Anjo搬进新华路街区后,发生在她身上最欣喜的改变之一。
但是生活里更多的小事,让她明白,原来只有住进来,才能认识不一样的上海。童年时期只在书里读到的王安忆笔下的市井生活,现在成为她每天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