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师招聘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2)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解析】教学过程的四大规律之一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但是同时必须要照顾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D
【解析】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即融合功能,强调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题目中说外国留学生来学习我国文化,并把我国文化带回自己国家,目的就是为了使两国文化进行融合。
3.B
【解析】卢梭在《爱弥儿》里最早提出不要把儿童当做“小大人”。
4.A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从学生的道德认知方面做工作,小芳的看法有偏差,应该首先采用说服教育法。
5.B
【解析】《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的第十一条这样规定:我们的队员: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
6.D
【解析】学生轮流值日是为了自己的班级。
7.C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8.B
【解析】环境是复杂多样的,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题目中周老师用彩笔标出易错字,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从全部的字中进行区别。
9.A
【解析】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第一,开始进步快。
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现象出现。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10.D
【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1.D
【解析】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
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目标和课题。
12.A
【解析】移情就是把情感迁移到相关的人或事物上。
13.C
【解析】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14.C
【解析】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是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
15.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目中马老师考虑到小军成绩较差,让他回答简单的问题,照顾到个别差异。
16.B
【解析】生成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表现,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不依据设定好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题目中杨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灵活的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教学。
17.B
【解析】目标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预先计划,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确定性,强调了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可预期性方面,却忽视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点滴改进的必要性。
18.D
【解析】2001面颁布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19.A
【解析】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20.B
【解析】班级授课的缺点在于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参考答案】
(1)问题的特征。问题的类型和呈现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个体相关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动机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
22.【参考答案】
(1)明确共同的班风目标;
(2)班主任身先士卒;
(3)敦促班干部以身作则;
(4)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23.【参考答案】
(1)选择访谈对象;
(2)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
(3)正式访谈包括①初步接触;②进行提问;③注意记录;④结束访谈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24.【参考答案】
(1)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中,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同时遵循了疏导性和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值得肯定。
①吴老师处理冲突的方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所以能够成功地化解冲突。
首先,老师能够客观看待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问题。材料中教师“默默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体现了教师的“冷处理”没有激化矛盾,而是为摩擦降了温。
其次,老师能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处理问题。学生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是责权的主体。材料中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问题,也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②吴老师处理冲突的过程中遵循了疏导性德育原则以及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吴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打架的错误之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行觉得,遵循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教师遇到学生打架,并未粗鲁的制止,而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行解决。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规范。
所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冲突时有发生。遇到学生冲突,作为教师应当理性对待,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学生冲突的方法。
③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沉着冷静面对,不要基于下结论发脾气。其次,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轻松幽默有效的解决冲突问题。其三,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其四,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最后,在处理冲突事件过程中,要注意不牵扯太多时间、经历、和学生,保证良好的人际氛围。
25.【参考答案】
(1)于老师处理学生朗读文章段落的做法符合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要求,同时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和直观性教学原则,值得学习。
首先,于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了小鹏的主体积极性,既没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因势利导启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建立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其次,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学过程中启发性原则的要求。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他们自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于老师在课堂中启发小鹏如何声情并茂的演绎文章段落内容,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的要求。
再次,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要求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材料中,于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让小鹏同学心领神会,迅速掌握知识的内涵,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最后,于老师的教学行为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于老师能够根据小鹏同学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灵活转变教学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规律,善于运用教学原则,正确引导学生,才能更好更精彩的完成课堂教学。
(2)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是人们的共识。
第一,从教学的主体来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故教学的主体题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都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都在进行艺术创造,表现自己的艺术天赋。第二,从教学活动来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作为人类最高级的实践活动,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特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无一不体现着教师和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天赋。在这过程中,教师追求艺术的创造效果,学生渴望从听课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表现。所以,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有审美和艺术的创造。这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又一根源。
第三,从教学内容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内容,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真、善、美的统一。
所以,教学内容包含审美的因素,具有艺术性。所以说,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丰富、扎实的学科知识,也可使学生在学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的享受。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四、教学设计题(每题40分,共40分,。六道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
26.【参考答案】
(1)《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圣诞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圣诞节”“饶有兴趣”“富裕”“羡慕“神气”等词语的意思。
②通过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并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难点: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3)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呢?
②揭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ǐ yǔ理解词义)。
③解释题意
【设计意图】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27.【参考答案】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3)教学导入环节设定如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2、同学们,请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要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建立知识联系,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割补方法应用到本节课中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8.【参考答案】
(1)口语训练的方法:以听带说,听说结合;结合生活情景,设置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话题活动;结合学生兴趣点,口语活动趣味化;接触目的语的多种方言音和有背景音的目的语;
(2)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说读写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并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运用warm,hot,cool,cold描述四季,运用句型I can...描述四季能够进行的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并能运用今天所学在生活中谈论自己喜爱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个人活动,两两活动及小组活动,学生通过体验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并且对四季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3)导入:结合多媒体展示四级的图片并与学生分享关于四季的简单的英文诗
The seasons
(Robert Stevenson)
Spring is gay with flower and song,
Summer is hot and days are long,
Autumn is rich with fruit and grain,
Winter brings snow and the New Year again.并以提问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的方式和学生互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并导入新课
新授:播放课文内容录音,引导同学们听录音,了解语篇内容!并结合代表四季特征的图片引出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并以it is spring...的形式在句子中引导学生掌握四季单词的音形义!展示给学生不同温度的水,引导学生掌握warm,hot,cool和cold的意思,并且
结合四季的单词结合图片情景在句子in spring, it is warm中学习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再次听录音并引导学生跟读模仿语音语调,以此掌握新授知识并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落实教学目标
(编辑:广东华图)